潘院士聞言笑著點了點徐雲,儼然一副隨時可能吟詩的長者模樣:
“現在你們公司的藥品出口許可雖然下來了,但還有不少流程要走,舉個例子,工廠的資質...也就是GMP和GDP總要確定吧?”
“再比如你們的產品出口到歐洲,也該和進口商先確定關係吧?”
“這些流程雖然有科院和拜耳之類的外企協助,但頂多就是保證流程不會被政治因素拒絕,該花的時間還是免不了的。”
徐雲沉吟片刻,最後輕輕點了點頭。
也是。
自己有點急了。
化工藥品的出口流程很麻煩,拜耳那邊幫忙解決的隻是Diective2001/83/EC和ReulatinN726/2004兩類指令,簡單來說就是對藥物自身的評審。
這部分的評審一共有四個部分,分彆是集中審評程序CentalisedPcedue、非集中審評程序DecentalisedPcedue、互認程序MutualRecnitinPcedue以及國家審評程序NatinalPcedue。
在處理完藥品自身的成分和效果評審之外,生產企業自身的硬件資質同樣也屬於要審核的範疇。
譬如潘院士所說的GMP和GDP,指的便是良好生產規範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
另外藥品得到了入歐許可之後,華盾生科還要尋找合作的經銷商並且定價,這部分同樣也需要扯皮。
注意,這裡的經銷商可不是指醫藥公司,而是企業與藥店之間的中間人。
早些年華夏的康王啊、皮炎平啊這些產品就推行過區域經銷商的模式,不過那種經銷商通常是個體在執行鋪貨推廣,相對要原始很多。
歐美那邊成規模的經銷商企業很多時候在體量上甚至不會低於藥企太多,他們手上掌握著大量藥店和醫院的鋪貨資源,在當地堪稱地頭蛇。
靠譜的經銷商通常可以提供很廣的鋪貨渠道,但它們收取的中間費用肯定不會太低,同樣,如果你想找抽水低廉的經銷商,則要承擔銷路狹窄甚至對方攜款跑路的風險。
因此如何選擇經銷商,同樣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隨後徐雲想了想,對潘院士問道:
“老師,您在經銷商這塊有什麼推薦嗎?”
“推薦啊......”
潘院士摸了摸下巴,問道:
“小徐,我先確定一個問題,你想找的經銷商應該是國內或者國資背景的,對吧?”
徐雲點了點頭,他確實比較側重國資經銷商。
畢竟在拜耳等企業保證不會用政治手段乾預之後,‘一個螂滅’在歐洲的長期銷量勢必不會低到哪兒去。
加上跨境貿易曆來的高抽成,落到經銷商手裡的錢不會是個小數字。
這種情況下,徐雲肯定傾向於給國家隊賺錢。
當然了。
之所以隻是傾向而非一定要求國資經銷商,原因主要在於徐雲還不確定國資經銷商如今的能力――如果有的經銷商是國資背景但一年隻能鋪貨一兩萬支蟑螂藥,那徐雲肯定是不會選它的,公司董事會也定然不會同意。
徐雲能夠接受的底線,是歐洲大型經銷商現有鋪貨能力的15%。
如果能達到15%,那麼徐雲就願意犧牲一點產品的普及速度,去與國資經銷商一起擴大在歐洲化工領域的影響力,也算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出把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