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說,哪怕對狀元之位極其熱切的人,也要考慮到,太後真為了一己之私,把狄進給排到後麵去,讓自己高居首位,接下來會承擔怎樣的風評。
狀元本來是極大的榮耀,最後可彆弄得天下文人指責,落一個巴結太後,打壓忠直的惡名,那誰願意?
“多謝諸位,進銘記於心!”
無論出發點如何,狄進心中還是溫暖的,這是一群年輕而熱血的人,有這樣的同科,有這樣的經曆,乃人生一大快事。
待得安撫好這群激昂的士子,包拯又上前低聲道:“仕林,淨土寺的犯人手法十分高明,我至今沒有發現有用的線索,明遠則根據那封信去追查了……”
狄進這幾日同樣關注著淨土寺的案子,榮哥兒每晚都將那邊的進展稟告過來,不僅包拯從現場中沒有任何發現,尋遍了淨土寺內外,也是一無所獲。
那種迷暈榮婆婆,讓她說出平日裡絕對不會說出口秘密的檀香,似乎隨著迎客僧照靜之死,徹底消失在眾人的視野裡,群僧都說不知,而通過彼此的口供對照,還真的沒有嫌疑。
至於公孫策拿著那封挑戰書,根據上麵的內容、筆跡、紙張,追查蛛絲馬跡,在京師擁有書鋪文茂堂的他,至今也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收獲。
這個犯人,前所未有的難纏!
狄進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我考慮過這種可能性,賊人布置出那個殺人現場,特意留信於我,是一場挑戰,同樣也準備將我的精力全部拖延在那裡,無暇他顧,正因為考慮到這般,我才請你和明遠出馬,自己去拿另一個賊子!”
“早該如此!”
包拯絲毫沒有生氣,反倒很是欣然,眉宇間又有種堅定不移的信念感:“此案既由我們接手,我和明遠定要查明真相,找出凶手!”
“好!”
狄進從來沒想過以一己之力與所有罪惡做抗爭,他希望誌同道合的友人越來越多,包拯和公孫策無疑就是這樣的同伴。
不過在殿試的宮城門口談論殺人案,終究不太合適,簡短的交流後,狄進關照道:“查案也不急於這一時半刻,希仁,殿試不可大意。”
包拯平靜地道:“我不大意。”
此時又有另一位士子上來攀談,包拯退後,瞬間隱身於黑暗中,狄進都愣了愣,跟那人交談起來。
考場外的等待,倒是彌補了缺席文會的遺憾,這群排名前列的同科,基本全部認識了個遍。
要知道這一科進士榜,雖然不如嘉佑二年龍虎榜,群星璀璨,出了一係列耳熟能詳的大佬,但也被後世稱為宰執榜,不僅有韓琦、文彥博、包拯、王堯臣等名臣,更出了一連七位宰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