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逆子李恪!
(本章全名太子南詔信讒言,寶林重錘戲番將。)
太子李承乾再次掛帥,率領八萬唐軍,浩浩湯湯從長安出發,直奔南詔。
其中晉王李治,潞國公侯君集,任城王李道宗,婁師德,王方翼,來勢洶洶。
誓要將南詔覆滅。
南詔國本是大唐扶持,用來牽製吐蕃,確保西南邊境安全。
誰知吐蕃突然被吳王李恪打了個20投,無奈之下,便停止了對南詔的各類資助。
詔主蒙歸義一怒之下,便上表朝廷,索要“雲南王”的封號。
可惜第一步就宣告失敗,對於這種無稽之談,大唐官員直接扔到垃圾簍,看都不看一眼。
蒙歸義大怒之下,直接率領大軍反叛,貢獻交州之地,聯合其他五詔,組成南詔國。
“太子殿下,我軍人多勢眾,到了南詔之地,最好派遣斥候,先行偵查一番。”
侯君集諫言道。
“一切按照侯師說的做!我大唐天軍來此,南詔國理應俯首稱臣,跪地投降!”
李承乾誌得意滿,難怪古今帝王都享受出征,這種指揮千軍萬馬的感覺,實在是太爽!
“另外,您作為主帥,不該處於前鋒陣中!”
侯君集皺著眉頭,勸說道“後軍重中之重,交給李治,頗為不智!”
“侯師想得太多了!小九他就算與我再不合,也不敢在出征的時候耍心眼。”
李承乾對於這個弟弟頗為了解,“如今沒有舅父和李勣在其身邊,暗弱之人,根本無法下定決心!”
侯君集點頭稱是“總之此次出征許勝不許敗!否則你登基之前,都彆想成為一軍統帥!”
“侯師放心,承乾心中有數!”
說罷,李承乾直接退到了劉凱所在的中軍。
白玉樓留在朝廷,其餘太子府諸將,儘數出征。
其中近三年之間,挖掘出張子奕,陳欣航,劉大寶等驍勇之將。
後軍之中。
李治臉色不善,他總算能夠隨軍出征,用來積累軍中人脈。
誰知卻被李承乾直接發配到後軍,看押糧草。
這可不是個好活,打贏了跟運糧官沒什麼關係;若是糧草沒有及時運送成功,那就是他的鍋。
為此李治頗為後悔。
“道宗皇叔,您說我此次還不如留在長安!一個運糧官,有個屁用!”
李道宗寬慰道“小九,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可不是句空話!相對於李恪而言,你跟承乾,青雀,都沒有足夠的軍事才能!”
李治臉色鐵青,有些氣餒,“我知道論才華,領軍打仗,我們都不如李恪”
“不過你也無需氣餒!隻怪李恪此子沒有野心!”
李道宗冷哼一聲,“若是扶桑王李崇義,吐穀渾刺史席君買是你的人,朝廷會不會忌憚?”
“當然!即使父皇再大度,也不可能放任這兩個封疆大吏!”
李治眼珠一轉,說道“莫非皇叔是讓我從這兩人下手?”
“非也!不管前線的承乾打成什麼樣,你都要穩如泰山,確保糧草安全!就算是輸了,陛下明察秋毫,也不會怪罪於你!”
李道宗隨即說道“另外,儘量在朝中,對李崇義和席君買美言!陛下定會覺得你為人寬厚,從而忌憚李恪權力之大!”
“皇叔所言甚是!小九受教了!”
李道宗微微一笑,“小子,以後跟我,還有你舅父,要學習的東西多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