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梁賓和柒航榮的宣傳,下午的時候,還真有人拿來了物件。
首先是個小老太太,她拿來的是一對耳環,而且還是從她耳朵上剛解下來的。
趙軒隻瞄了一眼就心頭火熱,做工太精巧了。
他看著老人家問道:“老人家,能說說哪來的嗎?”
柒航榮的翻譯說,這是老人家出嫁時,外祖母送的,至於什麼時候有的,她也記不清了。
趙軒看了許久,同樣掏出三萬塊。
梁賓在旁邊看的有些不好意思,拉了他一把道:“你不會想做善事吧?”
趙軒笑著搖搖頭道:“梁哥,我開的價格不高,拿到京城我要是出手的話還有利潤,
但我也說句實話,你們如果拿著這個東西去賣,能賣五千塊就不錯了。”
梁賓是擔心趙軒虧了,畢竟半天接觸,他也看出來,趙軒是個厚道人,聽到不虧,他也就放心了,
至於自己拿去賣,梁賓覺得,彆說五千塊,能賣五百就不錯了。
付了錢等人走後,董立這才挑起物件看起來,不禁感歎道:“這麼精巧的玩意,我也是第一次見著。”
一對小小的耳環,居然分成了上中下三部分。
耳環高五公分多點,單個重約三錢左右,質地是金,年代久遠,外表浮現淡淡的橙色。
以金片焊接,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為環狀,鑲嵌寶石,中間為圓球形,表麵係細小金珠裝飾,下部為方形金片焊接似塔形,
最底部以五個小金珠焊接加以點綴,整體形態優美,工藝精湛。
看上去並不是純粹中原風格,應該是受到了波斯薩珊文化的影響,這一對可以斷代到中唐時期。
整個下午,趙軒又收到兩樣物件。
看來那幫到處收貨的人,沒有光顧過這麼一個偏僻之所。
奇怪的是,這裡人手裡的東西,最早可追溯到魏晉時期,其中三樣是唐時期的,
最晚有宋時期的,而再往後如元明清就沒有了。
想來自宋之後,這裡的人就過著較為封閉的日子,鮮少與外界接觸。
東西收完後,趙軒又叫來梁賓和柒航榮,讓兩人把這邊的村老也叫上,單獨安排一個房間。
所有人到齊,趙軒這才開口道:
“這些木製的玩意我大量收購,四個小碗四把小勺子再加一個小飯盆,我出300塊,
像那些木製的調味盒,還有小米桶之類的,我全要。”
聽到這個報價,梁賓和柒航榮兩人對視一眼,將話翻譯給本地的幾人聽,幾人聽了麵上倒是沒有喜色,
他們不是很理解,趙軒要這些平日裡吃飯的玩意有啥用。
趙軒簡單的解釋了幾句,反正就是這些東西是極好的工藝品,他打算拿到京城去賣。
“趙軒,他們還能做大家具,要不…”梁賓激動的道。
扶貧啊!
之前他們的精力全部放在畜牧和農產上,根本沒往民俗手工業上來想。
“我不要大家具,我隻要這些廚用的小玩意兒。”
大家具一是運輸不便,其二則是,喜歡真正老家具的人,看不上這些,
而那些不喜歡的,都會買成組的成品家具,同樣看不上這些。
但這些廚用具就不同了,一套齊整顯得精致,而且價格也不會太高。
他又拿起一個蒲團道:“這個應該是本地的刺繡吧,我也收。你們可以多做一些款式,和不同用途的東西。
依照大小我開價,像這個蒲團我可以出價180塊一個。”
沾上刺繡二字,就沒有便宜的東西,雖然所用的料子可能不值什麼,但對手藝的要求極高,再就是太費工了。
這個蒲團一人一個月能繡一個半就不錯了,手快的,能坐得住的或許能繡兩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