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個消息一起傳出來的,還有那位便宜嶽父,這位除了杖責四十,罰銀百兩,勞役三年,還被摘去了秀才功名。
他家中的另外四個女兒以及一個兒子,全部送到族中,由族中教養。
而在江南,高蘆被從家中帶走的消息一經傳出,整個江南文壇全都轟動了。
讀書人自發地走上街頭,為高蘆鳴冤,更有陰謀論者,認為高蘆是被陷害了,什麼幼妾,這算什麼事啊,不過就是借題發揮。
不僅是處理這件事的馮擷英,就連遠在京城的何苒,也因這件事受到諸多指責。
何苒巋然不動。
非但沒有息事寧人,反而讓柏彥和何雅瑉加大此事的宣傳力度,將這件事炒得街知巷聞。
鬼箭女士茅蘊珍大喜過望,揮起筆杆子連寫幾篇文章,何苒見了,索性讓柏彥在報紙上展開辯論,並且在京城和金陵兩地發起投票。
金陵的投票出來後,可想而知,認為對高蘆處置不當的占了多數,隻有少部分認為高蘆違法當懲。
但是出乎意料的卻是,同樣的投票,京城卻與金陵完全相反。
八成投票認為高蘆此舉當嚴懲,隻有兩成的人,認為處置不當。
兩地的晨報和晚報全都刊登了投票結果,並且還有街頭采訪。
說來有趣,采訪一位讀書人時,那位讀書人義憤填膺,聲嘶力歇聲援高蘆。
結果被問:請問你家中可有女兒?
讀書人點頭:小女剛滿周歲。
問:等她十一歲時,你可願將她送人為妾?
讀書人:誰敢打我女兒的主意,我和他拚了!
言必,大窘,以袖掩麵倉惶離去。
這件事鬨哄哄一個多月,最後收場還是因為一名村婦。
村婦的女兒被人拐走,找到時已是奄奄一息,沒救過來,還是死了。
小姑娘被一個老光棍買走,活活蹂躪而死。
那村婦在衙門前擊鼓鳴冤,以頭觸地,鮮血淋漓。
此事一出,次日的晨報上便有鬼箭的文章,將此事與高蘆事件相提並論,這一次,那些高蘆的支持者們一起變成了啞巴。
何苒問起那對姐妹花的近況,一問才知,這對姐妹差一點連命也沒了。
儘管高蘆被迫寫了放棄書,可她們卻無處可去,她們已經出嫁,娘家不能回了,而她們也不敢回族裡,回去便是死路一條。
兩人隻能暫時留在高家,當然不再做妾,現在是丫鬟,常常被刁難,更是被高蘆的原配和妾室們打得遍體鱗傷。
馮擷英無奈,隻能求到秀姑那裡,秀姑親自去高家,將她們接了出來。
錢塘與金陵有五百多裡,雖然此事傳得人儘皆知,但是真正見過她們的人並不多,更何況見過的人也僅限錢塘。
秀姑把她們送到了仁義書院,交給紀書君,她們改了姓名,做了仁義書院的學生。
這就要說起仁義書院招生的事了。
雖然書院辦起來了,但是招生的情況卻很是讓人頭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整整一個月,也隻招到五名學生。
這五人都是出自官員之家,有從京城派到江南的新晉官員的妹妹或者女兒,也有當年南下官員家中的女眷。
沒有一個來自民間,更沒有出自江南世家的。
何苒聽說之後,讓各地官員加大宣傳力度,並且著重宣傳非官宦女眷入書院讀書,免收束修,且每年四身衣裳,包吃包住。
然而即使這樣,也隻多收了十個人,這十個人中有八個是商戶女,另外兩個也是父兄有功名的。
如今仁義書院裡,加上那對姐妹花,共有十七名學生。
這也是仁義書院的第一屆。
無論人數多少,何苒認為,這都值得載入史冊。
回到京城的這些日子,何苒忙裡偷閒,結合仁義書院辦學遇到的種種問題,終於發現了問題的症結。
為何免費讀書,那些普通百姓也不肯把女兒送過來?
是因為他們覺得女子讀書沒有用,送到書院讀書就是浪費時間。
女子在娘家也隻有十幾年,真正能幫娘家乾活也不過幾年而已,這短短的幾年,還要去讀書,那誰來打豬草,誰來做飯洗衣帶弟弟?
什麼?
現在女子也能參加科舉當進士,當官?
開什麼玩笑?
我家祖祖輩輩都是泥腿子,你看我家祖墳上像是會冒青煙的嗎?
與其浪費時間去讀書,還不如學學繡花,說不定還能到繡坊裡做工賺錢幫襯家裡。
何苒眼睛亮了,她真是糊塗了。
學習有很多種。
讀書考科舉是學習,學手藝賺錢也是學習。
在回到京城的半個月後,何苒把董近真和李錦繡,以及陸暢全都叫了過來。
她要辦一所職業學校!
對,但是當然不能叫這個名字。
一座不僅教人讀書識字的學校。
喜歡驚鴻樓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