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幾天,伊娃卡要回到洛杉磯處理工作,林克中途去了一趟納什維爾,陪亞曆山大和辛西婭玩了一天,還買了很多被泰勒認為沒用的禮物後,也回到洛杉磯工作。
MTV錄影帶大獎在九月下旬開幕,他作為頒獎嘉賓受邀出席,將年度最佳錄影帶獎頒發給水果姐凱蒂佩裡。
L音樂旗下歌手馬爾斯憑《Jhewayyouare》獲得最佳男歌手錄影帶獎,賈斯汀比伯憑《Uile》最佳音樂錄像帶資訊獎。
拉娜德雷和維茲卡利法、小圓臉都受邀出席頒獎晚會,卻沒能獲獎,愛莉安娜·格蘭德和查理·普斯作為今年出道的樂壇新秀,受邀在MTV舞台上演出。
MTV過後林克繼續宣傳新專輯《Loveigone》。
發行第五周,美國銷量18.3萬張,在公告牌專輯榜上排名第二。
冠軍是Jay-Z和坎耶韋斯特聯合發布的新說唱專輯《WahheThrone》,首周銷量39.5萬張。
《WahheThrone》搶走《Loveigone》的冠軍寶座,引起很多媒體的關注,《公告牌》戲稱Jay-Z和坎耶憑借新專輯報了一箭之仇。
儘管《WahheThrone》本周銷量不錯,但主打單曲《Oi》在單曲榜上最高排名是第六位,前麵幾首都是林克新專輯的歌曲。
在流媒體平台,《WahheThrone》專輯歌曲熱度也無法跟《Loveigone》相提並論。
成績最好的《Oi》在iTune的周播放量僅與《Loveigone》成績排名第12位的《ReberMe》不相上下。
經過比較之後,媒體們也不得不感歎林克很厲害。
在09年才出道時,被裡爾韋恩、50美分等人壓的抬不起頭來,第一次參加格萊美獎被迫離場表示抗議,那時候坎耶還不屑在公開場合談起林克,說防止被林克蹭到熱度。
時間僅過去兩年多,林克在樂壇已經成長到一個極高的位置。
現在說唱界兩大天王Jay-Z和坎耶·韋斯特聯手推出的主打歌,在熱度上連林克新專輯排名前十的歌曲也比不上。
除了林克新專輯歌曲質量夠高,也因為他名氣比較大。
《紐約郵報》在一篇評論文章中稱林克是‘MJ的接班人’,還稱MJ在09年去世,林克剛好在09年出道,MJ在去世前曾邀請林克參加演唱會,林克也在MJ去世後為他寫出一首‘神曲’,林克和MJ都是世界級流行文化偶像。
該報認為稱林克為MJ接班人很合適,是當今歐美流行樂壇第一人。
對此其他媒體有不同意見。
《芝加哥論壇報》認為林克當前的影響力確實很大,也稱得上歐美流行樂壇第一人,但還沒到MJ的水平,考慮到他出道不到三年,再過幾年他在全球的影響力也許不會比MJ差。
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該報反駁的對方是,MJ是一個純粹的歌手,音樂人,他的名氣也主要是音樂方麵的影響力。
而林克的名氣成分比較雜,音樂、拳擊、電影、體育、網紅等,缺少任何一項,林克都不可能有現在的名氣。
因此稱林克為‘MJ接班人’不合適,林克就是林克,一個在新時代中誕生的新興‘流行文化偶像’。
《娛樂周刊》也認可林克是當今歐美樂壇第一人,並將他跟LadyGaga、阿黛爾、泰勒斯威夫特、凱蒂佩裡四人並稱為‘一超四巨’,也可以稱為樂壇‘一王四後’。
港島《蘋果日報》將林克和LadyGaga並列為‘一皇一後’,阿黛爾和凱蒂佩裡、蕾哈娜、泰勒斯威夫特並稱‘四大歌妃’。
英國《衛報》評價林克和阿黛爾是當今歐美歌壇男女歌手代表人物。
對於這些評價,不管好的壞的,林克都不會太在意,太在意外界的表揚,會讓自己變得驕傲自滿。
太關注負麵評價,會讓自己做事束手束腳。
《Loveigone》在美國發行五周,累計銷量362萬張,也成為美國銷量最快突破350萬張的個人專輯。
而海外方麵,五周累計銷量1061.7萬張,成為林克名下第四張鑽石唱片,他的首專《TheFigher》上架兩年多,總銷量也在八月份突破1000萬張的成績。
林克也成為新生代第一位連續四張鑽石唱片的獨立男歌手。
為了賣出更多專輯,林克回到洛杉磯後,連續參加多場專輯宣傳活動,提高專輯的知名度。
環球唱片再次提出世界巡演計劃,來宣傳第四專。
每場演唱會出場費提高到180萬美金,比第一次高出60萬。
一百場巡演差不多能賺到兩億,算上其他的收入和專輯促銷收入,三億不成問題。
林克沒有答應,開巡演太麻煩,而明年自己工作比較多,沒時間到處跑,還有伊娃卡懷孕,家裡需要人。
但也沒有拒絕,一場巡演賺幾億美金,還能擴大自身影響力,提高電影票房號召力,也能增加拳擊比賽獎金,好處比較多。
他的意見延遲,等第五張專輯發行之後再考慮第二場世界巡演。
環球方麵也答應下來。
專輯的宣傳工作忙到九月下旬才結束。
同時他主演的《美國隊長》也在北美以及海外多國結束公映,北美票房2.52億美金,海外票房2.45億,全球票房距離五億隻差三百多萬,在北美年度票房排行榜上有望進入前十。
林克事後拿到總片酬是2800萬美金,順利躋身好萊塢兩千萬片酬行列。
而他參演的另一部電影《雪花秘扇》在經曆過兩個月小規模放映後,在北美拿到633萬美金票房,海外票房約1150萬美金。
該片投資800萬,在全球拿到約1800萬票房,勉強保本。
但口碑一般,很多媒體評論稱,這部電影有林克這個超人氣演員在,也隻拿到一千多萬票房,該項目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問題。
在九月末的幾天,林克也拍了一部電影,正是在手裡攥了三年多的劇本《活埋》。
電影講的是一名美國卡車司機在伊拉克遭遇襲擊,醒來後發現自己身處一個棺材裡慘遭活埋,必須利用身邊有限的道具想方設法逃出困境。
原本準備去年拍攝,但林克事情太多,沒有時間,隻能延遲到現在。
電影導演選用的是原版導演羅德裡格·科特茲,也是一位恐怖片導演,參與過獅門影業幾個電影項目的拍攝,是一位風格成熟的導演。
《活埋》劇情簡單,不需要多餘的道具和場景、演員,所有拍攝工作隻在幾個狹窄的木箱中進行,拍攝工作量不大,投資也不多。
唯一有難度的是表演,所有劇情隻有一個演員,一個手機、打火機、手電筒、熒光棒、小刀、酒壺和筆這幾樣簡單的道具。
要想拍好很難。
為了拿出更好的表演,林克在緊閉的木箱裡躺了三天,不跟外人交流,來體驗被活埋時那種窒息、絕望、恐懼的情緒,並在表演時儘量放大。
在拍攝時,他也要求導演采用高壓模式,隻要表演不過關就立即叫停,儘量追求完美,不要隨便降低要求。
羅德裡格·科特茲也是一個很嚴肅的導演,在拍攝時也沒把他當大牌。
每次在表演開始時都會反複打斷他的表演,有時一百次,有時兩三百次,直到他演到麻木,精疲力儘,才宣布正式開始拍攝,還告訴他被埋的人不能太精力充沛。
這部電影先後拍了六天,初步完成主體戲份拍攝,算上林克的片酬100萬,製片成本是200萬美金。
原版《活埋》投資300萬,全球票房兩千多萬。
新版《活埋》能拿到多少票房,林克也不確定,不過這個劇本拖了三年終於拍完,他也算完成一項拖了很久的工作,感覺非常不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