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麒和馬紹愉對劉子政也是看不慣,便從旁催促,張若麒更是在心中暗道:“一個行伍出身的老頭子,從軍前僅僅得個秀才,也在此處賣乖。真是過蒙督臣器重,不知收斂,未免太不自量力!”
劉子政又怎會看不出大家對他的輕視,特彆是張若麒的神情更令他極其厭惡。
他雖胸有成竹,卻故作姿態的搖頭婉拒,自言少年從軍,本就讀書不多,實不敢揮毫露醜,見笑大方。
可吳三桂已是箭在弦上,又如何肯放得過他,便力勸道:“就請政老隨便寫上一副,我本職留下墨寶,以使陋室生輝,也不負此生良遇。’
張若麒更是在旁帶著諷刺的語意說道:“政老胸富韜略,閒注兵書,足見學養之深厚,又何必謙遜如此!”
張誠自進入吳三桂的書房後,便未發一言,其實於書法詩詞對聯一道,他雖略通一二,確是真真的拿不出手來,為了不露竊,也就隻得藏拙了。
卻見劉子政莞爾一笑道:“既然苦辭不得,那就隻好勉強獻醜啦。”
他略一沉思,便揮筆寫成一聯,字如碗大,鐵畫銀鉤,雄健有力,又很是瀟酒,不帶半絲俗氣。
一個吳三桂麾下幕僚搖頭晃腦的念念有聲:
“常思遼海風濤急
欲報君王聖眷深”
此聯一出,不惟吳三桂大聲叫好,一眾幕僚也紛紛叫起好來。
總監軍張若麒更是在心中暗暗吃驚不已,從此不敢再輕視劉子政非科甲出身。
吳三桂又請張若麒與馬紹愉二人也寫一副對聯,張若愚自知一時想不出這樣自然、貼切、工整,且寓意甚佳的對子,隻好寫副稱頌武將功勳的前人對聯,敷衍過去。
馬紹愉確是堅辭不寫,吳三桂也不再勉強。
這時,洪承疇的親信幕僚謝四新開口說道:“長伯,督臣有話要我帶給你!”
吳三桂一驚,不知洪承疇有何吩咐,忙問道:“洪督,有何鈞諭?”
“事關軍機。’
書房內的眾人一聞此言,便都自動退了出去。
張誠與張若麒等對視了一眼,正待退出,卻被謝四新叫住,隻聽他道:“張監軍乃是欽派監軍大臣,馬參軍也有讚畫軍務之責,張將軍更是援遼大將,自然都無需回避!”
他轉過眼睛看著吳三桂,對他說道:“督臣命學生向長伯兄說兩件事:一是要長伯務必留一位謹慎得力的軍將,以防護大軍糧草萬全;二是請長伯兄奉勸一下左夫人,請她不要隨大軍前去救解錦州之圍。”
吳三桂歎息一聲,說道:“家舅母一定要去,我也實在無法勸阻。前天就因多說了幾句話,她將我痛責一頓,說我不念國朝之急,也不念舅父之難!”
crpt;/crpt(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