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倭人蹤跡“恭喜太子殿下,嬋妃有喜了!”
太醫檢查後高興地抱拳恭喜。
“真的?太好了!”
他激動地握著呼延嬋的小手。
還是老話說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呼延嬋先是楞了一下,接著羞怯地看了他一眼。
“恭喜太子殿下,恭喜嬋妃!”
四周的丫囊紛紛行禮道賀。
李懷安哈哈一笑,闊氣地大手一揮:“賞,通通有賞.…太子殿下一高興,整個太子府的下人全部得到了不菲的打賞,年關將近,加上呼延嬋有了身孕,丫鬟們布置起來,整個太子府張燈結彩,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一片喜氣。
明皇宮。
禦書房。
季揚將一本賬薄呈給老季,並彙報著財政狀況。
老李翻看看賬薄眉開眼笑。
季懷安搞來的玉米、紅薯、花生等旱地農作物已經推廣開來,加上土地私有改革推行,天天提高了百姓的耕種積極性,今年全國糧食產量倍增,一片大豐收。
另外,因為對商業的支持,大明的商業達到了空前的繁榮。
在大明以前,商人地位低下,國家對客地通商也有很強的限製,因為統治者認為商人頻繁流動會加劇社會動亂,也不便於管理,於是便出台了各種限製政策。
以前普通人想要經商,基本都在一城一鎮之內,很難跨越城池當然,像當李家那種規模的除外。
現在大明不僅廢除了各種限製,甚至還興修道路,支持各城鎮之間通商,加上這兩年大豐收,國家又減免賦稅,百姓手裡有了點小錢,商業爆發也是必然。
雖然在農業上減免了不少稅收,但在商業上彌補回來一些,基本能維持住朝政開支。
如果僅僅是這樣,老李也不會眉並眼笑了。
因為減免賦稅之敵,稅收很低,勉強跟支出僅僅達到了一個平衡,但“國企"收入卻十分豐厚。
以前的"國企主要就是鹽鐵之類的,但現在的“國企”在季揚的管理下,增加了好兒個天類,如:絲綢、茶葉、瓷器、坡璃,以及酒類等。
其中最錢的則是坡璃製品和高度目酒。
強然這些都不是斷經營,但玻璃和蒸餾酒的製作方法尚未流傳出去,所以賺得盆滿缽滿,甚至超過了壟斷經營的鹽鐵收入。
“揚兒,做得好!”
看到國庫充盈,老李滿意地撫了撫胡須父皇,你再看看支出!”
李揚苦看臉道。
老季翻到後麵一看,除了正常的朝政開支外,還有其他幾項支出,而且支出巨大。
首當其衝的就是那縱貫南北的“高速公路”,自前才修了三分之一左右,但已經花掉了天文數字,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
其二便是棲霞山兵工廠。
鋼鐵,火藥,還有研發全都要錢,第三個就是潯陽城的造船廠。
當初季懷安洗劫黑岐島的那些錢早已經花得一乾二淨,但好在潯陽城的造船廠已經完工了。
看完這兒項支出,老李也笑不出來了。
這是掙多少花多少啊!“父皇,我覺得這幾個項目可以適當縮減..…李揚剛開口,外的小太監跑進來報道:“陛下,太子殿下來了!”
老季忙道:“傳!”
小太監轉身跑出去通傳。
很快,季懷安走了進來,給老季射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