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本的這幫投資機構們,很多時候篩選合適項目首選考慮目標不是回報率有多少,而是能為當地產業發展帶來什麼。
蜀都投資錘子手機,合肥投資蔚來和京東方,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產業發展現狀和競爭對手來看,投資這些企業回報率甚至跑不過銀行存款。
但是他們還是投了,為的是為本地產業升級留下空間,用資金換就業,換來當地產業鏈上下遊企業聯動發展的機會。
因此絕大部分國資投資企業,背後邏輯是供應鏈發展,是產業協同,回報率隻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參考指標。
深國投背靠鵬城國資委,鵬城國資委的投資版圖高達.萬億,陳元光的藍圖很宏偉,但是分階段付款,第一階段隻要0億,能看到結果才會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單純算經濟賬是不劃算的,即便能構建一條天地快遞通路,花幾百億美元就為了服務空間站上十個手指能數得過來的人,成本和收益完全不匹配。
但是賬不能這樣算,矽穀能成為矽穀,靠的就是技術積累,美蘇航天競賽中大量技術在coldar結束後民用化,為矽穀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深創投打的是同樣的主意,靠投資引進產業鏈。
華國的航天產業主要集中在燕京和長安,燕京是因為高校眾多,人才集中,大量商業航天領域的創業公司都選擇在燕京,長安除了高校原因外還有曆史因素。
至於鵬城的航天產業非常孱弱,幾乎沒有之前一直沒有契機,這次光甲航天是最好的契機,陳元光的名聲加上百億美元投資規模,是千金買馬骨的噱頭。
陳靜安還有一點沒有說,是他的心思,那就是電池技術,陳元光敢於提出如此龐大的計劃,敢於分階段付款,從小資金逐漸加碼到百億美元規模,手裡肯定得有點真貨。
不然投資人憑什麼一直跟他玩?沒有誰的錢是大風刮來的,隻有看到希望才會持續加碼。
在陳靜安看來,這個計劃甚至能夠漫長到,讓陳元光一生都投入進去。
結合一階段的目標是要搭建一條全自動的運輸通道,意味著太陽能電池技術需要實現突破。
陳元光在MIT階段師從的可是蒙吉·巴文迪,鈣鈦礦電池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之前陳元光發表的成果裡沒有過鈣鈦礦電池相關的內容,陳靜安不認為陳元光沒有做過相關研究。
他覺得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技術突破是陳元光的底牌,甚至隻是底牌之一。
當然這隻是陳靜安的猜測,對深國投來說這是添頭,隻要在陳元光的帶領下,能做出對應的成績,這筆交易對鵬城來說就賺了。
一期投資0億美元,二期0億美元,虧得越多,意味著陳元光拿出的結果越有價值,鵬城國資越賺。
虧得越多,賺得越多。
台下來自合肥國投的六位投資經理麵麵相覷,深國投把他們的話給先說了。
合肥,新能源車爆發後創投領域的明星投資機構,管理資產規模萬億堪比鵬城國資委,被外界譽為風投之城,靠的就是膽大心細。
和鵬城隻來了深國投一家不同,合肥來了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產業轉型升級基金、合肥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三家基金公司的高級投資經理。
剛剛陳元光在介紹項目的時候,他們就商量好了,大家一起投這個項目,管理規模最大的新興產業發展基金認購0億美元,其他兩家各認購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