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驚歎完深層生物之神奇,克拉夫特把關注點轉回作為測量標準的黑鹽上。
在高倍透鏡下,距離最近的小粒黑鹽似乎、可能、大概、也許開始有了熔化趨勢,這使得它的邊角不明顯地圓潤了一點。
視覺上的差異遠不如直覺上的變化明顯,像是先感覺到它有了什麼變化,而後才仔細觀察發現了輪廓的細微變化,小到很難和盯久了造成的誤差區分。
等比放大的話,大概是蠕行生物那麼大的深層存在、在房間裡完成一整套生物版變形金剛變形,才會讓放在隔壁的一小瓶黑鹽有熔化趨勢。雙耳最靈敏的音樂家,也沒法靠搖瓶子聽出區彆來。
克拉夫特退回房間角落的椅子,等待了五個沙漏翻轉時間,再觀察了一遍。
或許是樣本沒有進一步發生轉化的緣故,熔化終止了,也可能就沒開始過。
想要靠黑鹽的變化來顯示較弱的深層影響,恐怕得上高倍顯微鏡才有希望。至於找個人來成天盯著顯微鏡下的黑鹽這種事,想想也知道毫無安全性可言。
水槽裡的水溫在逐漸下降,從能泡開麵餅,降到適合刷牙的溫度。
樣本一如既往敏銳地察覺到了環境變化,用比較尖利的骨質劃開表麵卵膜狀的角質層,破殼似的從裡麵擠出來,反向把角質層包裹進內部。
灰暗的角質被撕扯成片、粉碎為懸浮在半透明軀體裡的小碎末,被一些新生的囊泡狀結構吞入溶解。
看樣子是被消化了,而不是直接轉化成其它組織。
這很合理,克拉夫特想道,體表的角質層是死細胞,即使深層生物也沒法搞出死者複生的奇跡,隻能分解回收蛋白。好像有點科學了,但從根子上就不太科學。
他再次在透鏡下觀察到了黑鹽的那種“疑似熔化”,證明之前所見不是錯覺。
同時有什麼感覺在另一層麵上觸動了他,像蟲豸從體表經過、撥動微末的汗毛。是來自精神感官的反饋,和以前的每次遭遇戰前被認為是預警的感覺一樣,隻不過極為輕微。
“有意思。”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近距離觀察深層生物活動。
和以往相比,差不多是在野外遇到棕熊和動物園裡隔防爆玻璃觀賞西伯利亞大倉鼠幼崽的區彆。前者的體驗如狂風暴雨,後者是水杯裡的小波紋。
儘管很微弱,還是能察覺到精神層麵的觸動,在樣本變化時產生。
當不那麼激烈、充滿威脅性時,可以仔細感受這種“觸動”。仿佛將手指伸進水裡,水黽敲液麵引起波紋經過皮膚。
“有意思。”這種觸動似乎不是完全無規律的,而是與樣本的活動有相關性。
克拉夫特猶豫了一會,還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連上了精神感官,捉住了“觸動”的尾巴。
來自於樣本的核心,那塊被命名為“月骸”的小石片。它釋放出某種曾被認為是危險預感的東西——即每次遭遇戰時,精神感官被觸動的感覺。
事實證明那不是什麼超越時間的預感,就是實實在在、由深層生物產生的“場”“波動”之類的事物。
精神感官可以接觸到它,這可能意味著那是某種和精神感官性質近似的東西,反饋感像用思維撫摸著會穿過手掌的氣流、一團波紋起伏的氣流。
如果要找出類比的東西,克拉夫特認為比較像“菌靈”,但更飄忽些,是個“沒成形的菌靈”,至少他真能用精神感官把菌靈撕成菌絲,卻沒法真的抓住這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