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韓爌,拜見陛下!”
“臣…周嘉謨,拜見陛下!”
“臣…李汝華,拜見陛下!”
“臣…孫如遊,拜見陛下!”
“臣……”
東暖閣內先後響起的聲音,讓朱由校回過神來,環視殿內所聚諸臣,朱由校雙眼微眯起來。
有意思。
來乾清宮的這些人,都有一個共性,那皆是大行皇帝朱常洛欽定的顧命,這是有事情要聊啊。
“諸卿來乾清宮,可是有何事要奏?”朱由校收斂心神,倚著軟墊,深邃的眼眸看向方從哲他們,語氣淡然道。
“稟陛下,臣有本奏。”
禮部尚書孫如遊上前,手捧一封奏疏,低首稟道:“禮部及有司,已初擬大行皇帝諡號、廟號,還請陛下聖裁。”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涉及諡號、廟號之事,容不得有絲毫懈怠,該表現出的情緒,必須要表現到位。
否則被人扣上一頂孝道有缺的帽子,就算是大明皇帝,也會麵臨洶湧的輿情,這點輕重緩急,朱由校還是能分清的。
折騰這麼久,涉及兩位大行皇帝的諡號、廟號,到現在才算初擬出來,一方麵能看出大明禮製的森嚴,另一方麵也能看出大明中樞的拖延。
從劉若愚的手裡,拿過那份奏疏,朱由校神情嚴肅的禦覽著。
萬曆帝的諡號廟號,泰昌帝的諡號廟號,沒有因為朱由校的存在,繼而出現什麼偏差。
一個廟號定為‘神’,一個廟號定為‘光’,對於諡號廟號的擬定,朱由校沒有想過要改變什麼。
想有效乾預和製衡朝堂,讓外朝的諸黨各派能安穩下來,圍繞的核心勢必是紅丸、移宮兩案,在此之際,還需有條不紊的亮出彆的手段,使得滿朝文武的注意和精力,都被牢牢的吸引才行。
看來東林黨開始改變鬥爭方向了。
在看這封奏疏時,朱由校暗暗思量起來,此前涉及諡號廟號等事,乃內閣次輔劉一燝親抓,時下卻由禮部尚書孫如遊奏請,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紅丸和移宮兩案並案調查,不僅打亂了東林黨的節奏,還在外朝產生相應影響,這到時一個好的現象。
“對禮部及有司初擬諡號廟號,內閣是怎樣想的?”
看完這份晦澀的奏疏,朱由校抬頭看向方從哲幾人。
似這等專業性極強的事宜,朱由校對禮部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咬文嚼字之事,本就是禮部擅長的。
或許萬曆帝禦極登基期間,有著不少頗具爭議的事宜,但萬曆帝終究是駕崩了,即便是想要亮明觀點,文官群體也是極其隱晦的。
神:民無能名曰神;壹民無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無方曰神;聖不可知曰神;陰陽不測曰神;治民無為曰神;應變遠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萬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顯仁藏用曰神;則天廣運曰神;定這樣一個廟號,可見耐心尋味之處頗深啊。
麵對新君的詢問,內閣首輔方從哲、次輔劉一燝、群輔韓爌,算是充分體現出語言的魅力,所講的那番話,令朱由校覺得好笑之餘,表麵卻隻能強忍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