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荷蘭人的第一次南洋之旅顯然是失敗的,但荷蘭人並不氣餒,他們如原曆史上一樣很快派出了第二撥船隊奔赴南洋,這一次的艦隊司令仍然如原曆史一樣是範·內克。
或許是由於霍特曼船隊的人回去之後大肆宣揚南洋當地艦隊的強大,內克此行基本沒有抱著武力征服的念頭,而是準備老老實實做生意。
隻不過,內克沒料到的是,因為對洋流和風向不熟悉,他沒有抵達葡萄牙人口中的馬六甲城,卻一頭紮進了蘭無裡——現在此處已經改名叫做淩雲府,當地鎮守使名叫岑淩。
沒錯,正是那位廣西的岑七公子、安南的岑閻王。他現在的正式官方職務是舊港宣慰司宣慰副使、亞齊鎮守使,轄區即為當初平定南洋時的亞齊王國領地。
該領地的大小暫時還沒有經過京華勘定,所以沒有準確數據,高務實大致估計可能為五萬多平方公裡,基本上和半個浙江省差不多大。當然,發展程度就差得遠了。
在後世,亞齊是印尼共和國的兩個特彆行政區之一,位於印尼最西部,蘇門答臘島北端,北臨馬六甲海峽、西臨印度洋,麵積5539萬平方公裡,約為印尼國土總麵積3%。不過後世的印尼沒有全領整個南洋群島,所以岑淩目前所領大概占南洋群島麵積的2%。
後世的亞齊是印尼天然資源蘊藏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盛產石油、天然氣、橡膠、金礦、銀礦和木材。其中,天然氣廠每年生產約1200萬噸液化天然氣,占印尼液化天然氣出口的三成以上。
但是很可惜,石油、天然氣現在無法開采,而橡膠……現在連種子都還沒撈到。因此,當前的亞齊地區經濟除了金銀礦和木材之外,基本上就隻剩香料了。
岑淩移鎮亞齊,前提自然是亞齊王國被京華所滅,但根據傳統,京華出兵也是需要師出有名的,那麼當時京華對亞齊用兵的理由是什麼呢?這就要把時間倒撥回京華占領整個龍牙半島的那段時間了。
彼時,隨著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格蘭的消息傳至南亞印度半島,葡萄牙果阿總督再無遲疑,全麵接受了黃止汀提出的馬六甲城移交協議。
同時,在黃止汀的主持下,雙方簽訂了《暹羅、安南、柬埔寨、南掌、勃固、呂宋與葡萄牙王國貿易合作協定》,簡稱《七國協定》。
根據該協定,葡萄牙王國順利得到“六國集團”允許其自由傳教的承諾,而其所謂的天主教“保教權”,由於教宗在東方並無實際影響力,因此也被高務實授意“六國集團”承認。
這兩條換回來的則是葡萄牙“理解並遵行《龍牙海峽通航製度》”的申明,並再次重申“尊重大明帝國對南洋各國、各地區之宗主權不容侵犯”的立場,還將這兩句話都寫進了《七國協定》當中。
然後黃止汀親率軍隊進駐馬六甲城,當日便代表其夫君高務實宣布馬六甲城更名為龍牙城,所在半島正式定名為龍牙半島,所臨海峽正式定名為龍牙海峽。
整個龍牙半島在歸屬上被暹羅王國摘取,但暹羅王摩訶·坦馬羅闍的詔書已經隨軍帶來,詔書中宣布暹羅王國將整個龍牙半島設為“代管領”,由京華集團全麵代管,無論政治、軍製及其他一切事物皆由京華自定。
緊接著,黃止汀宣布高務實的任命狀高瑞雛任龍牙代管領首任巡閱使,木薩利任龍牙代管領首任鎮守使。原龍牙半島上存在的柔佛等蘇丹國,蘇洛鬲等城邦國要麼是葡萄牙的傀儡國,要麼是緩衝國,此刻隨著京華的大軍南下,自然儘數撤銷,宣告滅亡。
由於高務實、黃止汀夫婦成功的經濟誘惑、政治脅迫、軍事威脅三管齊下,京華集團完成了一次兵不血刃拿下約24萬平方公裡領地的壯舉!
龍牙龍牙,巨龍之牙!
這顆牙,向南是後世的印尼群島,向西便是印度半島。
不過這裡頭有一點小小的問題……剛才提到,原龍牙半島上存在的柔佛等蘇丹國,蘇洛鬲等城邦國隨著京華的大軍南下而被儘數撤銷,宣告滅亡。這一來,亞齊王國頓時勃然大怒。
有人可能會問,亞齊王國是在蘇門答臘島北部,龍牙半島與它隔著一個龍牙海峽呢。半島這邊的事無論如何發展,似乎也與它亞齊毫無乾係,它勃然大怒什麼呢?
這裡就有點曆史原因了大概在13世紀末,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們將船隻寄港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的藍無理(蘭無裡),從此阿拉伯某教開始傳入東南亞,亞齊人聚居地成為了東南亞的“麥加走廊”。
1500年,亞齊人阿裡·穆哈亞·沙自立為蘇丹,正式建立亞齊某教君主國,尊奉遜尼派教義,實行****體製,以某經和聖訓治國。
隨後,亞齊征服了皮迪和須文答刺,獨占了蘇門答臘北部的商業區。因此,亞齊國成為東南亞的某教中心和商業貿易區。
到了1521年,亞齊開始連續發動“聖戰”,趕走葡萄牙殖民者,獨霸胡椒產地。1537年,亞齊開始對葡萄牙人控製的馬六甲發動進攻。
到了阿拉烏丁·黎阿耶特·沙執政時,亞齊繼續對外擴張,發展海上貿易、組建艦隊,多次擊敗葡萄牙殖民者的進犯,並先後壓製了阿魯和柔佛兩國。
1547年,亞齊對葡萄牙人發動淩厲攻勢,擊敗了葡萄牙人。1564年,亞齊進攻柔佛王國,俘虜了柔佛王國的蘇丹,毀滅了柔佛城。
1568年,亞齊攻打馬六甲,但這一次他們遭到了慘敗。1569年,不甘失敗的亞齊計劃突襲馬六甲城,然而時也勢也,此時的葡萄牙戰船武備已經今非昔比。
此戰之中,號稱多達200艘的亞齊船隊圍攻一艘葡萄牙卡拉克帆船而不下,顏麵大失、士氣大跌,最後由於實力確實不足,亞齊隻得被迫放棄突襲計劃。
痛定思痛之後,到了尹斯坎達爾·穆達執政時期,亞齊國力達到鼎盛,遂再次與葡萄牙人鬥爭,多次進攻葡萄牙殖民者占領的馬六甲城。
後雖然未能占領馬六甲,但是卻順帶征服了馬六甲附近的彭亨島、吉打島、霹靂島、尼亞斯島及英達臘普臘,於是其版圖除北蘇門答臘外,還占據馬來半島的一些地區,直到京華大軍自暹羅南下為止。(注但原曆史上亞齊還能存活很久。)
換句話說,這裡有幾點值得注意
其一,亞齊本與葡萄牙是宿敵,雙方打了差不多八十年了,相互之間的關係可謂勢不兩立;其二,亞齊王國此時幾乎出於鼎盛時期,以至於能拿下馬六甲城周邊的一些地區……由此就引出其三、其四。
其三,京華拿下這些地區的時候,是按照該地區屬於葡萄牙殖民地的屬性拿的,因為從某種“契約法理”而言,亞齊占領這些地區的時候與葡萄牙沒有達成過和約,而之前葡萄牙拿下這些地方的時候,倒是逼迫其對手簽字畫押過的。
由此,京華通過與葡萄牙的協定拿下這些地區,在京華來看完全占理,而在亞齊來看,卻認為是京華入侵他們了。
其四,京華與葡萄牙達成的協議除了通航換領土,還有貿易協定。比如說《協定》約定,締約各方互為貿易最惠國,關稅及海關稅按照詳細約定,維持在5%-15%之間,其中最高稅率15%僅限於奢侈品關稅。
考慮到“六國集團”方麵很多時候其實隻是在做京華的白手套,而京華的貨物之中來自於大明的絲綢與瓷器仍然占據相當份額。
這兩類產品都是被歸納為奢侈品的,故葡萄牙方麵理論上獲利更大,因此雙方另外約定,葡萄牙王國開放其在印度的諸據點準許京華船隻使用,使用過程中一切權利按照葡萄牙王國本國船隻計算。
這就意味著,京華與葡萄牙通過這一紙協定,居然從原本緊張到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關係,一下子來了個大轉彎,變成了貿易合作夥伴,化敵為友了屬於是。
當然,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說,葡萄牙之所以乖乖認慫,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在南洋的對手太多,亞齊就是一例。不過對於這一點,連一貫謹慎的高務實都沒當多大事,黃止汀就更加不在乎了。
剛才說過,亞齊與葡萄牙是宿敵。京華既然與葡萄牙化敵為友,本著敵人的朋友是敵人這一淺顯道理,亞齊自然也就認定京華是他們的敵人了。
由此,亞齊全國上下對京華“路轉黑”,開始積極主動想要和京華碰一碰。當然,亞齊也知道,京華既然能逼迫葡萄牙主動讓出被他們視為關鍵之地的馬六甲城,那顯然背後實力足夠強大,僅憑亞齊一國恐怕不是對手。
於是,亞齊王國開始積極主動聯絡盟友,希望能搞出個反京華同盟來,然後再與京華決一死戰。
可惜這個計劃沒能實現,或者說實現過程與預期出現了嚴重偏差。當南洋艦隊以奉詔恢複舊港宣慰司為由對滿剌加等國開啟乾涉時,亞齊以為機會來了,單方麵宣布與滿剌加聯手。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作死的決定,以至於南洋艦隊在得知消息之後大喜過望——真是剛一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啊,亞齊這個決定在他們看來純屬送菜上門,妙不可言。
於是,後續自然就是京華的武裝大遊行,戰鬥過程實在也沒什麼好說的。
亞齊之所以能和葡萄牙對抗,所倚仗的實際上是人力優勢,因為葡萄牙人力非常緊張,全國隻有百餘萬人口,它殖民地能有多少兵?偌大一個馬六甲城,地位至關重要,可城裡正經的葡萄牙軍隊才六百多人。
六百多人的歐洲三流陸軍,再加上幾千仆從軍,就這點力量,擁有近百萬人口的亞齊王國還真可以靠著人力硬懟。
可是,輪到京華親自下場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亞齊王國不僅裝備沒優勢,訓練沒優勢,戰術沒優勢,組織沒優勢,甚至連兵力優勢都不存在了。
不過,此時南洋艦隊還是再找了個借口,以亞齊王國支持海盜勢力搶劫大明商船為由悍然出兵,輕鬆全殲亞齊王國海軍主力。
然後,南洋艦隊無視亞齊王國已經派使臣前往定南城求見黃止汀的舉動,趁定南城方麵還沒有下達任何指令之機,派遣陸戰隊兩個標,直接端了亞齊王國首都。
由於這次出兵過於迅速,完全是神兵天降,亞齊王國高層被一網打儘。正當亞齊王國高層幻想著南疆各王國的統治架構基本都被保留,自己這邊應該也會被京華同樣如此處置之時,壞消息來了。
原來黃止汀早知道南洋艦隊的計劃,因此在定南城遲遲沒有召見亞齊王國使臣,直到其首都被占領,這才好整以暇地下令南洋艦隊在蘇門答臘島“恢複大明舊港宣慰司”。
黃止汀這麼做自然並非自作主張,而是高務實早就有過指示,所以很快她就主持了舊港宣慰司的複建,並且任命了一名叫做施希文的“施進卿後人”為“權宣慰使”,也就是代理宣慰使。同時,黃止汀上奏大明朝廷,請求對此任命予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