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阮福澤的猜測其實並不對,但不對也不影響,因為阿拉乾艦隊雖然知道麵前這支由十幾艘巨艦組成的艦隊肯定是衝著自己來的“大明艦隊”,但他們的確沒有一開始就做好迎戰打算。
為什麼?因為力量懸殊,他們知道正麵作戰毫無取勝之機,所以隻能寄希望於裝傻充楞騙過這一照麵,然後趁“大明艦隊”不備而分散逃竄。
還是很早之前就說過的那個道理,海戰這事兒不同於陸戰,雙方的實力都是擺在明麵上的,你看我、我看你,幾乎都是一覽無餘,就沒有那麼多奇謀妙策能夠施展的空間——尤其是在無線電發明之前。
戚繼光說過,海戰這事就是大船勝小船,多船勝寡船。你的船又多又大,對方的船又少又小,那你就是亂打亂贏。反之,那就是對方打你亂打亂贏,根本沒有多少其餘的道理好講。
當然,這個說法在火炮時代還是要稍有調整的,因為火炮水平的差距可以改變戰力平衡關係。所以高務實當初總結過,給戚繼光的話又添了兩句大炮勝小炮,多炮勝寡炮。
按照這二十字真言,京華兩洋艦隊的建軍思路就非常樸實無華了體量加數量,老子全都要。
北洋艦隊還好,畢竟任務海域相對較小,數量規模可以小一點,但船體和炮數和南洋艦隊一致,都是通用製式戰艦。南洋艦隊的規模可就不同了,幾乎是一直在膨脹。
這其實也是導致南疆方麵出現越來越強的擴張性的重要原因——這麼規模龐大的艦隊放在這兒,那可是需要維護費的。
現在整個南洋已經被全麵控製,貿易規模近乎極限。雖然因為南疆本身的經濟發展,貿易規模整體上來說也算是在逐步提高,但這種提高的速度在艦隊看來依舊不足,非常非常不足,因此艦隊需要開辟更大的市場,獲取更大的利益!
然後這裡就有個麻煩高務實在南疆的拓展並不是西方殖民者那種模式,不是跑到當地占據幾個貿易據點,從做貿易開始,再到慢慢圈地,奴役當地人做自己的利益奶牛。
高務實的模式其實是典型的華夏式擴張我力量抵達到你附近,你覺得我的力量太強威脅到了你,於是你開始想辦法和我鬨矛盾,最後鬨到刀兵相向。此時,由於是你主動尋釁,我師出有名,出兵剿滅你的軍事力量,這會兒由於擔心你今後報複,那就乾脆順勢開始統治。
但這隻是第一步,第二步實際上才是關鍵。那就是,我並不拿你當地的民眾當奴隸,而是“隻要你在我治下,你就是我的子民,因為我是萬民父母”。
由此,當地民眾在初期一段時間的各種動亂之後便漸漸發現——誒,怎麼在他治下比原先的日子還好了不少?那我鬨騰個錘子?
於是這些人在數代之後就成了順民,並且因為中華文明本身的強勢和特有的包容性與向心力,這些人甚至從心底裡認可一件事什麼漢化不漢化,我跟他們本來就一樣,我為什麼要鬨騰?
有人說,中華文明之所以打不垮壓不倒,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文明崇尚“上善若水”,而“水利萬物而不爭”,最終誰都能將自己化為這上善之水的一部分。
這就完全有彆於西方文明的根基,那種一神論下的二元對立思想。西方文明在武力巔峰時期征服了那麼多土地,最終卻隻能在武力巔峰不再時退回本土。
即便在原本人口不足的美洲新建立了許多國家,但這些國家也始終解決不了二元對立思想帶來的麻煩。當他們的發展高峰退潮,國內又毫不意外地開始內部撕裂,再一次搞起了二元對立,互相視對方為異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