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李文忠介入中書並沒有動搖胡惟庸的地位,李善長畢竟老了,這個曾經的淮西首領也不會被朱元璋真正重用。
果然,李善長又成了包工頭,去修圜丘了。至於李文忠,則接替了徐達,主持新軍訓練事宜。
六月下半旬時,朱元璋為培養朱標,下旨群臣,政事上,無論大小,全都送東宮裁定,然後再轉呈華蓋殿。至此,朱標在政事上擁有了更多話語權,但也是從這一日起,朱標與朱元璋意見相左的情況開始增多。
政見不同,但並不代表父子關係緊張。
事實上,朱元璋很多時候樂見朱標爭論。身為帝王繼承人,若是連一點主見,堅持自己主見的能力都沒有,日後豈不是淪為群臣擺布的木偶?
七月初八,朱元璋針對中書行省進行了一個大動作——設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是一把利劍,很多人都低估了其作用。
在沒有通政使司之前,地方奏本全部送到中書行省,交給丞相過目。若是丞相看到對自己不利的文書,一不小心將其弄沒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中書丞相完全可以做到欺上控下,畢竟人在外地,想告狀也不可能親自跑過來。
所有公文“關白中書”這是基本程序,也是中書統攬大權、控製局勢的一個絕佳手段。但通政使司的出現打破了中書對地方公文的“壟斷”。
因為通政使司的職責就兩個:
其一,收集地方奏折,然後送到禦前,不經中書。
其二,有機密的事,準許隨時上奏。
顧正臣很敬佩朱元璋的手段,他並沒有急著對胡惟庸動手,而是以額外設置一個新衙署的方式,進行了中書分權。當然,若是中書控製了通政使的人選,那這事就……
外麵的事與顧正臣無關。
燥熱的天裡,顧正臣除了監督下格物學院的建造事宜外,就是在家中陪張希婉與孩子,剩下的時間則留在書房裡寫“教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