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之內,手術正在緊張進行。
找到蚓突(闌尾)並不難,畢竟這群人解剖過不少人。
不管是怎麼死的,秘密送了過來,大部分都服務於醫學事業了。
要說新醫學的貢獻,必須算上老朱。
沒老朱,就沒有醫學院對人體器官的深層次熟悉與了解,大部分醫者往往講究五行、陰陽兩氣,講穴位、經絡。這些確實是偉大的醫學成就,救死扶傷無數,是華夏文明的瑰寶,但隻講這些是不夠的,有時候需要給人動手術。
動手術就是西醫?
顧正臣對這個觀點並不認可,事實上,中醫裡麵也有手術,隻不過長期以來沒有占據主流罷了。
比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酒,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
這就是說,俞跗有很厲害的手術本領,可以割開皮膚剖開肌肉,疏通經脈,結紮筋腱,按治腦髓,觸動膏肓,疏理橫隔膜,清洗腸胃,洗滌五臟……
如果說司馬遷吹牛,胡寫,那還有證據,《五十二病方》記載:“巢塞直者,殺狗,取其脬,以穿籥,入直中,吹之,引出,徐以刀劙去其巢,冶黃黔而婁傅之。”
這書從馬王堆裡麵出世,描寫的是割除內痔手術的內容。
此外,古代還有剖腹產(《史記
》、《史記集解》)、斷腸縫合術(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白內障手術(白居易有《眼病二首》)、骨外傷手術(唐·藺道人《理傷續斷方》)、下頜關節複位術、導尿術(唐·孫思邈《千金要方》)、腹創傷修複手術(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腸肚傷治法》)、氣管吻合手術(明·王肯堂《證治準繩·瘍醫》)等等。
當然,這個時候王肯堂還沒出世,但曆史中關於手術的記載不少,隻是因為這些手術多少有些與正宗藥典、醫學正統不太相符,以至於很多時候發展不起來。
比如南朝名醫陶弘景認為手術是“乃彆處之所得,非神農家事”,那意思是,手術這玩意不是正道,而是歪門邪道……
中醫重“道”、重“功能”、重“宏觀”,而輕“器”、輕“結構”、輕“微觀”。可即便在這種環境下,依舊有手術的記錄不斷出現,可見古人一直沒有放棄這些技術的鑽研。
從這個角度來說,顧正臣發展新醫學,也不完全是什麼西醫化,而是將中醫引入到微觀、器官層麵,彌補中醫不怎麼重視的缺口。
手術進行得很是順利,切掉蚓突之後,祁大輔就開始縫合腸尾端。
不得不說,祁大輔此人的手十分穩,縫合技術很是厲害,就憑著鑷子動來動去,完成了縫合,隨後進行的是手術切口的縫合,為了避免內部少量積血沒辦法流出,縫合時特意
插了一根牛皮熬製出的導管,縫合時候就留那麼一點點口子。再次消毒之後,趙臻上藥,避免傷口化膿……
這次手術雖然並不負責,難度也不高,但在完成之後,所有人都如同虛脫一般,深深鬆了口氣。
精神高度集中,不容許有半點失誤的操作,讓所有人都緊繃著。
手術結束。
但顧正臣、趙臻等人都沒出去,而是將吳禎鬆綁,取來溫熱水不斷給吳禎擦拭臉部,時不時會喊幾句“靖海侯”,趙臻偶爾號個脈,見沒大礙,便對顧正臣點頭。
顧正臣等了近半個時辰,不見傷口處出現血噴等大的問題,雖然吳禎還沒醒,但脈象平穩,估計是一時半會死不掉,這才走出暗室。
吳良、吳忠連忙湊上前,朱元璋站在原處,一雙銳利的眼盯著顧正臣。
顧正臣上前,對朱元璋行禮,道:“手術已結束,過程沒出現大的問題,現在隻需等靖海侯醒來,接下來的日很是凶險,能不能挺過去,就看靖海侯的意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