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朱標站在禦案一旁垂手等待。
朱元璋展開文書仔細看過,滿意地說“你思慮得很是周全,此策可行。對於科舉改製,官員反應強烈,這才隔了一晚,便有五份奏折送上來,今日之後,這類奏折數量不會少,你如何看?”
朱標神態自然,舉止從容地回道“父皇,兒臣以為科舉改製當行。這些年來,理學之風頗重,在做文章上,重辭藻堆砌,多以華彩的八股文為榮。然細細察之、品之,卻食之無味,言之無物。”
“雖說程朱理學重主張以理製欲,以天理製其本,以安天下,對皇室而言大有裨益,然如此妄談心性,任其主導科舉,十年、三十年之後,興許許多讀書人沒了治世之能,即便是入仕為官,放在地方,怕是九年地方無一改變,須知,民不富則貧,國不強則弱,遲早生亂。”
朱元璋眉頭微抬“民不富則貧,國不強則弱,這是何說辭?”
朱標肅然道“兒臣以為,百姓之生,國家之存,皆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民不富,十年如一日窮困,但有點天災、病患、變故,轉眼之間便會窮困、貧難。”
“國也是如此,國不強盛,若遭天災減產、瘟疫橫行、外敵入侵,原本相對穩定的收支將會倍感壓力,甚至會動蕩不安。故此,朝廷選拔官吏當重德才,唯德才兼備,方可民富、國強。”
“唯德無才,難治地方,難讓百姓吃飽飯,增國賦。唯才無德,則易出腐敗、貪欲橫行之輩,同樣是害民害國。權衡利弊,慮及長遠,改進科舉之製,是當為、可為之事。”
朱元璋頷首。
理學確實有助統治的好處,有助於穩定百姓。
可歸根到底,真正能穩定百姓的,不是人欲,也未必是禮樂,而是糧食,是能否活命。
不管理學再興盛,禮樂再完備,隻要沒了糧食,活不下去了,百姓就會造反,這才是危害江山社稷的根。
而為了讓百姓吃飽飯,家中有餘糧,就需要有才能、有本事的官吏,如太子所言,若官員下去九年,治下百姓生活和九年前一樣,遇到點事,可不就是不富則貧嗎?
改製,勢在必行!
隻不過,儒學不能廢,理學不能棄之不顧!
用格物學院的說法,那就是需要在權重上安排好。
內侍走來通報“錦衣衛指揮使求見。”
朱元璋應允,看著走進來的沈勉,問道“日本使臣到會同館了?”
沈勉行禮,回道“已經到了會同館,隨後便有人出去,四處打探消息。”
“哦,他們打探什麼消息?”
朱元璋問道。
沈勉從袖中取出一張紙,遞了過去“一問定遠侯府邸何處,二問征討太宰府的將士有誰、多少軍士,三問大明軍士幾多……”
朱標聽聞,眉頭緊鎖,對朱元璋道“父皇,打探這些消息,怕是居心不良。”
朱元璋接過紙張審視一番,冷笑不已“這明麵上是想求和,背地裡卻是想著有朝一日報複大明啊!”
朱標問道“既然日本使臣表裡不一,包藏禍心,是否給其個教訓,然後逐走?”
朱元璋點了點頭,看向沈勉“將這紙張送給日本北朝的使臣,賞他們每人三十鞭子,下手重點,死幾個也無妨。”
沈勉嘴角微動,領旨離去。
夜晚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