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先生。
朱標沒有以太子的身份,而是以受教於儒學弟子的身份前來祭拜,這讓孔希學多少有些意外。
弟子的身份,遠不如太子的身份有分量。
不過——
外人不知這些。
朱標並不是偷偷摸摸來的,而是公開、坐車架到的曲阜,那外界自然以為他是以太子身份來祭祀孔子的,至於朱標祭祀的細節,孔府的人不對外說,外麵的人自然也不知情。
無論朱標采取什麼身份來祭拜,對衍聖公府來說,都是好事,在這之後,衍聖公府的聲望、地位將更甚以往。
但朱標接下來的話,還是出乎了孔希學、孔訥等人的預料。
朱標麵對孔子的墓碑,沉聲道“先生曾告誡,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然何為異端,既偏離仁愛之道。兵法不在仁愛之道內乎,若無兵法,如何安天下,平天下?”
“匠學不在仁愛之道乎,若無匠人,天下凋敝,萬物不存,禮製何以修,九鼎何以鑄?商學不在仁愛之道乎,若無商道,貨物難以周轉,財物不能調劑,朝廷無以得商稅,隻靠朝廷一力,能平衡南北、東西物產否?”
“弟子認為,仁愛之道,不止於仁愛,而應落在萬民之上。民安,民定,民康,民無饑無寒,便是大仁愛。隻要能通往大仁愛,便不能算是異端。朝廷已然決定,日後取士,當德才兼備,不唯文章……”
孔希學越聽越心驚。
朱標說了一番長篇大論,然後看向孔希學,問道“衍聖公,你認為孤所言對嗎?”
孔希學神情一變,喉嚨發乾。
朱標這次來,那不是看自己的,也不是看孔子的,而是想借這次來,敲打衍聖公府,讓衍聖公府閉嘴,不要想著出麵反對朝廷的科舉新策。
娘的,以為進門的是光,沒想到是明晃晃的刀光。
皇帝決定修改科舉考試之策,原本今年二月春闈就打算修改的,隻不過群臣反對,認為對舉人不公,這才推到了春闈之後。
現在都三月了,二月的榜單都掛出來,傳臚唱名了。
這會,朝廷準備開始大動作,推動科舉考試內容的變革了。
朱標的話雖然不那麼直接,可孔希學是什麼人,那是伺候過元朝、明朝兩個皇帝的衍聖公,是騎在牆頭上觀望風向的衍聖公。
這風隻要一吹,哪怕隔著幾百裡,也能感覺到起風了。
隻要風吹到家門口,那就知道風向不對,隨時可以歪一歪身子,倒向一側。
朱標說出了大仁愛的話,實際上是為格物學院提升地位來的,是為雜學異端正名來的。
大仁愛!
這是一股強風,衍聖公府若是敢逆風逆行,那這風可能要將房屋掀開。
孔希學苦澀不已,低頭道“殿下所言極是。”
朱標含笑“仁愛,大仁愛,終究還是有些區彆。朝廷關懷六千萬子民,沒有大仁愛之策是無法安邦定國的。依孤看,大仁愛之策,當廣行於天下。”
孔希學不自然地嗬嗬兩聲,又回了句“殿下所言極是。”
朱標背負雙手,看著眼前的墓與碑,道“若是施行大仁愛,這孔林——應該多加點樹木,最好在一旁建造一些碑亭,敘說孔夫子的教導,並告誡後人,當行大仁愛,愛護萬民,悲憫蒼生。你認為如何?”
孔希學抬起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再次說道“殿下所言極是。”
就因為這三個“所言極是”,讓衍聖公府成為了大仁愛之策的擁護者,孔希學不會想到,衍聖公府就這樣被利用了……
祭拜結束。
返回衍聖公府,落座之後。
左右退去。
隻留下了孔希學一人。
朱標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平靜地問“孤自正月中旬出京,至今已有兩個月,因為在兩淮耽誤了點時間,所以來山東遲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