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位內閣大臣**有叁人被列入娜婭的名單。
參眾兩院共二十叁名執政黨議員被列入名單。
人數可謂驚人。
《玩物》上映之後影響甚廣,加之民眾連日來的遊行抗議,涉及到的內閣成員和兩院議員無法繼續工作下去,隻好陸續向內閣和兩院遞交了辭呈。
首相最開始曾有保住叁位內閣大臣的意願,故而沒有在第一時間接受辭呈。
他曾密令公安委員會指導國警廳迅速推動《玩物》從各大院線下線,同時想方設法“找到”證據,證明所謂的【娜婭名單】純屬誣陷。
國警廳很快向公安委員會和首相反饋:《玩物》是等級很高的怪誕,其規則的排列組合極其精密複雜巧妙,堪比一台人造的高科技儀器,國警廳正在全力以赴破解,但短時間內恐怕難有突破。
至於【娜婭名單】的真實性,其實已然不重要了——民眾的怒火已呈燎原之勢。就算拿出再有力的證據也無法安撫和欺瞞他們,唯有實實在在的問責追究。
很快,六大在野黨向國會提交了對內閣的彈劾議桉,表示一定要立刻解散內閣,否則就集體辭職解散國會。
彈劾一事,因為執政黨在參眾兩院同時占據了較大優勢,最終被否決掉了。
但叁位內閣大臣的辭呈,首相卻無可避免的要接受下來。
除此以外,首相還要妥善處理好後續事宜,如何安撫民眾,如何處理娜婭名單裡涉及的財閥、官員,等等……否則,就算執政黨近年來每每在大選中領先優勢明顯,也可能因為娜婭名單的關係,危及到執政地位。
《玩物》帶來的震蕩不止於此,名單裡涉及到了多位在政府任職的長官,這些人並非議員,但掌握著相當程度的實權,如今也隻能以辭職告終。
迫於民眾的壓力,國家檢察廳對娜婭事件正式立桉,對娜婭名單上涉及到的153人全部展開調查。
這將是一次漫長而艱難的戰役,不僅僅是因為好幾位檢察長的名字就在名單之上,也不僅僅是因為時過多年、很多證據都已被銷毀、取證艱難……最大的阻力將會來自那些藏在烏雲之上權勢傾的財閥。
始作俑者顧醒決定給檢察廳一點點時間,去折磨那些財閥和官員,但無論結果如何,他都會親自在地獄的大門口迎接名單上的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