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謀士,以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名聲最顯。
但有一個謀士是主播比較喜歡的,那就是曹操四大謀士之一的賈詡,隻因他少有可以善終的奇人。
賈詡一生機變百出,用計無數,算無遺策,鬼神皆驚,有三國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稱。
時至今日,無論大家如何討論三國謀士,也很少有人將賈詡作為第一謀士的競爭者。
甚至連前三都進不去,大多都是什麼諸葛亮、司馬懿、郭嘉、荀彧什麼的。
難道真的是因為實力不夠嗎?顯然不是。
而是賈詡實在是太能苟了,一直在隱藏自己,不斷的降低存在感,連同樣能隱忍的司馬懿都比不過他。
縱觀賈詡的一生,身處亂世,審時度勢,冷靜地趨利避害,對人性有精準把握。
說話把握時機,關鍵時刻一字千金,聽者受益不聽受挫,是一個純粹的靠智謀安身立命的人。
作為一個謀士,賈詡真正做到了以追求謀略本身的完美為己任。
同時賈詡緊隨形勢發展,在亂世的夾縫中求生而遊刃有餘,順從於命運的安排並巧妙地爭取個人利益,直至善終,堪稱由平民走向巔峰的教科書典範。
“他本是董卓的部將,卻成為曹魏的開國功臣。”
“他為李傕出謀劃策,卻救天子於水火之中。”
“他是張繡的謀士,助張繡兩次擊敗曹操,卻勸張繡歸降了曹操,並為曹操出謀劃策。”
“離間馬超和韓遂,使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官渡之戰前夕,他提出四勝四敗論,助曹操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赤壁之戰前夕,他曾力勸曹操不戰。”
“但曹操沒有采納他的建議,於是赤壁大敗。”
“他一生算無遺策,助曹丕成為曹操的接班人。”
“雖屢立奇功,卻從不解結黨,閉門自守,子女嫁娶也不結高門。”
“他在亂世中審時度勢,明哲保身,在77歲時去世。
“他,便是謀士賈詡。”
李世民:三國謀士過百,賈詡絕對稱得上頂尖。
不出他所料,流傳到後世被眾人所知的謀士果然有賈詡。
在他看來,賈詡一個人看似不起眼,卻攪亂了整個三國,有點縱橫家的意思。
賈詡是個真正的謀士,懂得全身而退,不求功名,不求利祿,得以全善而終。
他也分析過賈詡可以善終的原因,這要歸功於賈詡從來沒有得意忘形的忘記自己的身份。
賈詡不是曹操的舊部,隻是後麵加入曹操的隊伍。
賈詡的智謀高超遭人嫉妒恨,這是一定的,尤其是一開始就跟隨曹操的舊部。
但好在賈詡一直牢記這一點,深居簡出,小心翼翼,這才得以善終,說是三國第一謀士都不為過。
活著才是最大的贏家,反麵例子就是陳宮。
陳宮也是個人才,卻早早赴死,還以為自己很聰明。
賈詡自保在於看透了人性,這輩子很輕鬆的名利雙收壽終正寢,誰不羨慕這樣的人生。
賈詡的深謀遠慮也讓他欽佩不已,就比如晚年的時候不讓兒女結親權貴,這一點太聰明了。
要是結親曹家,後來必然會被司馬家滿門抄斬。
要是結親司馬家,萬一司馬家失敗了也會被牽連,看不清形式情況下,防守才是最佳策略。
“賈詡,字文和,武威人。”
“年少時沒有人賞識他,隻有漢陽名士閻忠覺得他不一般,說他是張良、陳平那樣的奇才。”
“賈詡被舉為孝廉任郎官,後因病離職。”
“在返鄉途中走到開縣時,遇到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抓。”
“賈詡說自己是段公的外孫,你們不要埋我,我家一定會出重金贖回我。”
“當時太尉段熲早年長期駐守邊疆,威震四方,所以賈詡借他的名氣來嚇唬氐人。”
“氐人果然不敢傷害他,並把他送走,而其他一起的人全部被殺。”
“賈詡善於隨機應變,像這種事情有很多。”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賈詡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輔的軍中。”
“192年,董卓被殺,牛輔又死,眾人恐懼。”
“校尉李傕、張繼等人想要解散隊伍,從小路返回家鄉。”
“這時賈詡對眾人說,如果你們解散隊伍回鄉,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
“不如率兵向西,所到之處召集兵馬,從而進攻長安。”
“如果事情成功,則可以侍奉天子來征服天下。”
“如果事情不成,再走也不晚,眾人都認為他說的對。”
“於是進攻長安,擊殺了王允等人,把持了朝政。”
“李傕等人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推辭不受。”
“後改任為尚書,主持官員選拔任用。”
賈詡:雖然我因為提出反攻長安之計被天下人罵作毒士,但我僅僅隻是為了自保,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王允聯合呂布誅殺董卓後,就要開始清算董卓餘黨。
而他在董卓女婿牛輔的軍中任職,要是再不采取行動,他也必然會被清算。
當時董卓死後,餘黨群龍無首,李傕等將領則打算逃亡涼州。
如果按照這個節奏走下去,那麼關東集團的戰亂雖不會立即終止,但關中起碼能得到到安寧。
但要是如此的話,他也要踏上逃亡之路,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抓住清算了。
考慮到自身安全,他也不得不給李傕等將領出主意。
於是他造謠長安城中正在商議把涼州人斬儘殺絕,要是他們將領拋棄屬下獨自逃亡的話,一個亭長就能把他們抓住。
與其逃亡天涯,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
如果僥幸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
如果失敗了,再逃走也不遲。
經過他的一頓忽悠和恐嚇,李傕等將領聽後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
與其坐以待斃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於是李傕等人收羅舊部急速攻占長安。
可也正因如此,李傕等**亂長安,讓長安城像曾經的洛陽城一樣變成了人間煉獄。
更為致命的是天下徹底大亂,地方割據四起,民眾死傷無數。
這一切雖說是他的一個計謀導致的,但他僅僅是為了自保而已。
王允連與董卓沾邊的名士都殺了,怎麼可能會輕易放過他們這些重點餘孽呢。
但他還是忽略了李傕等將領,儘管在長安想方設法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並利用手中職權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但時局的發展早已經超過了他所能駕馭的能力。
“賈詡做了許多扶持救助朝廷的事情,於是李傕等人對他又親近又害怕。”
“而李傕與郭斯在長安城中明爭暗鬥,相互猜忌,後又請賈詡為宣義將軍。”
“經賈詡的周旋後,兩人和解,放出天子,而賈詡也做了許多保護朝中大臣的事情。”
“天子被救出後,賈詡交還官印辭職。”
“當時將軍段威屯住在華陰縣,段威與賈詡是同郡人,賈詡便離開李傕依附了段威。”
“賈詡素來有名氣,受到段威軍中將士的敬服。”
“段威害怕賈詡取代自己的位置,但表麵上對賈詡還是禮遇有加,賈詡看出後更加感到不安。”
“當時張繡在南陽,賈詡暗中交接了張繡,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
“賈詡準備走的時候,有人對賈詡說,段威待你不薄,你怎麼就離開他了呢?”
“賈詡對他說,段威生性多疑,雖然禮節周到,但是卻靠不住,時間長了定被他所害。”
“而我離開,他也一定很高興,又希望我在外麵為他結交強大的外援,所以也一定會善待我的家人。”
“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
“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禮遇有加,而段威也果然善待賈詡的家人。”
蘇軾:賈詡的聰明才智不在諸葛亮、司馬懿之下,甚至猶有過之。
三國的謀士眾多,其中他最欣賞的,就是號稱第一毒士的賈詡。
賈詡此人計謀的確極高,不獻計則已,一獻計必然是一擊即中。
絕不會給敵人機會,就算不死也是重創。
甚至就連曹操在宛城之戰中,都差點被賈詡的計謀乾掉。
他最佩服的一點,就是賈詡有才,但不露鋒芒,韜光養晦低調才是王道。
三國謀士聰明且比賈詡強的人有不少,但卻一個個不是早逝便是累死。
而賈詡不想活的那麼累,你有難問我,我答,你不問我,我就不開口。
你贏不會少我好處,伱輸對我也沒損失,活著才是王道,賈詡太過精明也太惜命。
“公元198年,曹操南征張繡。”
“突然有一天領軍撤退,張繡親自率兵去追。”
“賈詡勸阻不能追,追則必敗。”
“張繡不聽,進軍與曹軍交戰,結果大敗而回。”
“而此時賈詡又對張繡說,快去追,現在追,再戰必勝。”
“張繡謝絕說,剛才沒有聽你的話,結果大敗,現在再追有什麼用?”
“賈詡隻說現在軍情已經發生了變化,立刻追擊必然獲勝。”
“張繡還是相信了他,於是收集散兵追擊曹軍與之大戰,果然得勝而歸。”
“張繡回來之後,不解的問賈詡,這是怎麼回事?”
“賈詡解釋道,將軍雖然善於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對手。”
“曹軍剛開始撤退時,曹操必定親自斷後,所以知道將軍必敗。”
“曹操攻打將軍的時候,既沒有失策,力量也沒有用儘,那一定就是後方出了問題。”
“他既然已經打敗了一次將軍的追兵,必然輕裝速進,留下其他將領斷後。”
“其他將領雖然勇猛,但不是將軍的對手。”
“所以將軍雖然率領敗兵去追,也必能取勝。”
趙匡胤:賈詡頭腦一流,但人品毫無底線,把張繡坑的極慘。
賈詡輾轉投靠到了張繡的賬下,沒過多久,張繡就投降了曹操。
曹操素愛人妻,霸占了張繡的嬸嬸鄒氏,因此和張繡結了仇。
甚至於曹操還要準備殺掉張繡,投降沒多久的張繡得知消息後,在賈詡的謀劃下叛亂偷襲宛城。
也因為宛城之戰,在賈詡的計謀下,曹操大敗,差一點就一命嗚呼了。
儘管曹操撿回一條命,但曹操手下的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
曹操二次征討張繡,沒有攻下就要返回。
張繡想要追擊曹操,賈詡不讓。
張繡執意要去,結果大敗而歸。
等到張繡敗回,賈詡建議抓緊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獲全勝。
曹操的兩次大敗,全都因為賈詡,足可見賈詡的厲害之處。
從這一點上來說,賈詡的聰明才智是沒得說的,絕對是一流水平。
但他不喜歡賈詡的一點,就是此人自私自利,隻為了自己著想,絲毫不顧及其他人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