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孫策要進攻我軍,必定會出廣陵,有陳登在,可以高枕無憂,主公根本不用派遣重兵去理睬。”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郭嘉的預料,五月,孫策被吳郡太守的門客刺殺。”
“而此時劉表也剛剛平定荊州南部四郡的叛亂,沒有恢複元氣前也不會向北用兵。”
“就這樣曹操再無後顧之憂,於八月帶兵去抵禦袁紹。”
“緊接著袁紹、曹操兩軍便在陽武相遇。”
“曹操看到袁紹軍隊旌旗招展,密集如雲,氣勢正盛的情況下還采取守勢,就擔憂先進攻會處於不利情況,於是便遲疑觀望起來。”
“這時郭嘉趕緊進言,袁紹可以采取守勢,但丞相卻不能如此。”
“我軍精銳,以一當十,應當挫敗敵軍的銳氣,要是拖延幾日,糧草短缺,到時候就危險了。”
“丞相以七萬之眾抵擋七十萬敵軍,必須當機立斷,一旦有遲疑,軍心不穩。”
“英明的統帥,就是要立馬做出正確的抉擇。”
“曹操聽取了郭嘉的建議,果斷指揮敢死隊朝著袁紹大軍殺過去。”
“麵對這一小支部隊,袁軍左右兩翼居然有騷動不安的後退跡象。”
“曹操看準這個機會,派出精銳騎兵侵擾。”
“這一戰廝殺到天黑,要不是劉備三千人馬立住陣腳,曹操就不隻是取得小勝而已。”
“這場戰鬥也大大打擊了袁紹急切攻下許昌的囂張氣焰。”
“戰後曹軍退至官渡下寨,扼住了進軍許昌的咽喉。”
“袁軍追擊到距離曹營近百餘米駐紮的延綿三十裡,與其形成對峙。”
“此後近兩個月內,袁軍用築堡壘、挖地道等各種方式偷襲,但都被曹軍一一化解。”
王安石:連孫策死在小人之手都可以預測到,老夫不得不佩服。
要是成功預測其他的大事件,他還可以說是郭嘉根據一係列情報推斷出來的。
可孫策的死因卻能準確無誤的預測到,這就不隻是神機妙算這麼簡單了。
曹操派人討伐劉備,結果大敗而歸。
曹操不服,決定親自討伐,遭到全體將士反對。
畢竟此時南下的袁紹已經逼近官渡,官渡一戰已是在所難免。
如果再分兵攻打劉備,曹兵必然陷入兩麵對戰的危局。
這時候郭嘉堅定地站在了曹操一方,分析其中的利弊,讓曹操能夠放心的出兵攻打劉備。
最後的結果也顯而易見,當曹軍已經將劉備打得不見了蹤影,袁紹的部隊還不知道在哪個旮旯裡逡巡。
就在曹操和劉備、袁紹周旋時,江東豪傑已經被氣勢正凶的孫策儘數吞並。
曹操向郭嘉詢問對付孫策的看法,而郭嘉卻能預言到孫策的悲慘結局。
孫策這個人很會籠絡人,手下不乏死心效忠的人。
但孫策剛愎自用,疏於防範,統領著百萬雄兵,卻常常立於危牆之下,將來必死於刺客之手。
最後結果也正如郭嘉所預言的那樣,孫策還沒來得及跨過江東,便被仇敵的門客刺死。
“由此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曹操一直擔憂袁紹會分兵去攻打許都,加上糧草不足的煩惱。”
“所以就有了退兵求和的想法,便詢問謀士們的意見。”
“劉曄和荀攸都看出了曹操信心不足才想退兵,於是都給曹操鼓勵。”
“表示袁軍這一個月已經使用了挖地道等各種戰術,這些都被我們一一破解。”
“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好的戰術,要是有好的辦法早就用出來了,這就是敵人快要失敗的預兆。”
“曹操聽了這些話後,心裡舒暢很多。”
“可天下第一的郭嘉看出自己主公內心還是不怎麼堅定,便讓言辭犀利的賈詡與陳煜再去做思想工作。”
“賈詡與陳煜又從各方麵分析了利弊,最終讓曹操堅持了下來。”
“等到了袁紹內部的巨變,贏得了官渡之戰。”
“建安六年三月,郭嘉又輔助曹操打贏了與袁紹的倉亭之戰。”
“接著在汝南將劉備打得隻能投奔劉表,此時冀州各地多次爆發農民起義,袁紹被搞得心力交瘁病倒。”
“郭嘉據此判斷袁紹命不久矣,篤定去世後必會立小兒子做接班人,屆時河北再次內亂。”
“所以建議曹操養精蓄銳,等待收拾殘局。”
“果然半年後袁紹吐血身亡,身後安排諸事全被郭嘉預言中。”
“袁譚不服弟弟袁尚,經過半年的積怨,郭嘉認為是時候對袁氏兄弟用兵了。”
“建安七年冬,曹操攻占黎陽討伐冀州。”
“因此袁譚向弟弟袁尚索要兵馬軍械,袁尚不僅不給,還把他調回鄴城防守,這讓袁譚極為不滿。”
“遠在荊州的劉表都寫信勸和這對兄弟,並派劉備領兵一萬北伐以減少他們兄弟的壓力。”
“劉備的進攻很是順利,一個月就打到離許都百裡的葉縣。”
“於是曹操準備南下親征劉備,但被荀彧與郭嘉阻止。”
“兩人說劉備屢戰屢敗,士氣低落,如今一路狂奔突襲導致補給線太長。”
“隻需要派一員大將前去阻擊就可以,建議曹操要繼續攻打袁氏兄弟。”
“曹操覺得有道理,於是派遣夏侯惇前往迎戰劉備。”
朱元璋:袁紹兩個兒子自相殘殺的結局,仿佛是按照郭嘉編寫的劇本在演,真是神了。
曹操起兵攻打袁紹兩個兒子,戰鬥進行得異常順利,眼看勝利在望,郭嘉卻提議退兵。
這正是郭嘉的眼光毒辣之處,因為他已經預料到後麵會發生的事情。
袁紹死前並沒有安排好兩個兒子的主次排名,兩個兒子的謀士郭圖和逢紀必然會挑唆兩人內訌。
如果現在打,兩個人必然同心同德一起對付曹軍,必然增加攻城的難度。
如果抽空先去打劉表,兩兄弟一定以為危險解除,開始內鬥,那時候就可以輕而易舉拿下他們。
果不其然,一切都在郭嘉的預料之中。
郭嘉在世時,隻要是其參與過的戰事,絕大部分都能取得圓滿勝利。
曹操集團因郭嘉而如日中天,成為群雄中的霸主。
曹操麾下有許多能征善戰的武將和才智多謀的文臣,然而沒有一個人能與郭嘉在決策上的才能相提並論。
不過他也並沒有太過羨慕,畢竟他大明的開國功臣李善長絲毫不弱於郭嘉。
“麵對五萬青州軍,劉備在堅持了兩個月後就退兵了。”
“曹操得知夏侯惇勝利的消息後,也於四月果斷出兵鄴城。”
“這時郭嘉又出了一個絕妙的計策,他建議對鄴城圍而不打。”
“給袁氏兄弟造成巨大壓力,讓他們不敢出城即可。”
“之後再退兵轉而攻打平原等地,如此袁氏兄弟便要分兵。”
“而以這兩人的秉性,一方有危險,彼此是不會去救援的。”
“不用多久,兩人必會反目成仇。”
“屆時我軍就可以收拾殘局,拿下河北就容易多了。”
“事情的發展果然與郭嘉預測的那樣,曹操攻打袁譚老巢平原,袁尚不去救。”
“接著曹操退軍到黎陽,袁譚邀請袁尚一起追擊,袁尚又不參與。”
“之後袁譚多次索要兵馬軍械,袁尚也都不批準。”
“加上之前立嗣產生的積怨,袁譚終於忍受不住,他謀劃鴻門宴誅殺袁尚。”
“不料事情敗露,袁譚被迫逃回平原,接著就遭到袁尚五萬大軍攻打。”
“這時郭圖獻計,讓袁譚先投降曹操,聯手滅掉袁尚後在徐州複國。”
“但郭圖這種天真的小伎倆,怎麼瞞得過郭嘉。”
“建議曹操將計就計,再次利用袁氏兄弟矛盾將其一舉擊潰,就這樣袁尚先後丟失冀州和幽州逃亡烏桓。”
“建安十一年秋,北方遊牧民族烏桓勾結袁尚袁熙兄弟,多次襲擾幽州邊境。”
“曹操忍無可忍,想要出兵剿滅這股勢力。”
“幾乎所有謀臣都反對這場遠征,舉了糧草和局勢等一係列問題來說明難以取勝。”
“唯獨郭嘉全力支持,說袁氏餘孽現在還沒有與烏桓完全融合。”
“如果放任不打,過幾年他們各種階層通婚後,就會鐵板一塊。”
“屆時一旦成勢,我軍極難攻取,日後一統天下可能會成為泡影。”
“如今發起戰爭雖然不利我軍,可對於烏桓卻是更加不利。”
“畢竟敵人的物資遠不如我軍,以四州財力半年內是可以打通水運航道的。”
“這項利民利軍的工程,不僅可以解決糧草的問題,還能獲得百姓們的支持。”
“況且烏桓也絕不會想到,我軍竟敢跨越沙漠遠征,這千裡奇襲正是兵家製勝之道。”
“曹操又擔憂北征時劉表會偷襲許都,郭嘉又表示劉表不過說大話罷了,就是一個誇誇其談的家夥。”
“這家夥之前有兩次絕好的機會攻打許都,但都由於出兵保守而失敗,他早就喪失了北伐信心。”
“況且劉備在他身邊搞各種挖牆腳的小動作,孫權又對他虎視眈眈,他這次絕不會再出一兵一卒了。”
“曹操聽完郭嘉這些分析後,果斷采用這些建議。”
曹操:郭嘉所言,確實在理,讓孤北征少了後顧之憂。
他擊殺了袁紹長子袁譚,其次子和三子逃到北方烏桓人的領地。
他雖然想斬草除根,追擊兩個兒子,卻又怕荊州的劉表趁機襲擊自己的大本營。
而且手下大部分將士也反對北征,但好在郭嘉的一番分析過後,他可以放心大膽的北征,取得最後的勝利。
正如郭嘉所言,荊州劉表是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隻會坐而論道。
劉表既害怕自己的才乾無法駕馭劉備,又害怕劉備不為自己所用。
為了提防劉備,劉表也不會輕易出兵中原攻打自己的大本營。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他,立刻率軍北征。
行軍到半路,也是郭嘉給出了寶貴的意見。
千裡奔襲,重在出其不意,如果輜重太多,行動就會緩慢,遲早會被對方發覺,不如丟掉輜重,輕車簡從,攻敵不備。
他聽從了郭嘉的建議,布置一隊士兵帶著輜重迷惑敵人。
而他則親率一隊輕兵,晝夜不停,突然殺到烏桓城外。
敵人看到神兵天降般的大軍,驚慌失措之下一擊即潰。
最後的戰果也非常豐盛,烏桓首領被殺,袁紹的兩個兒子則逃向遼東投靠了公孫康。
他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的勝利,還要多虧了郭嘉提出的計謀。
“經過半年多的準備,於建安十二年夏發動了對烏桓的遠征。”
“可就在行軍途中,郭嘉卻病倒了。”
“郭嘉謝絕了曹操班師的好意,表示大軍絕不能為了他一個人而放棄遠征。”
“現在正處於關鍵時刻,全軍應該放棄不必要的輜重,花重金尋找向導帶路。”
“精銳先鋒,輕裝簡從,直奔烏桓巢穴,不給敵人防守準備的時間。”
“曹操同意了這個策略,於是讓郭嘉隨輜重部隊一起回益州養病。”
“曹操怎麼也沒有想到,這竟是他與郭嘉的最後訣彆。”
“四個月後,曹操遠征烏桓勝利歸來。”
“卻收到心愛軍師以亡數日的噩耗,不禁發出悲傷的哀鳴。”
“郭嘉死,乃天要亡我也。”
“可即便死了的郭嘉依然很厲害,在去世之前他給曹操留下遺計。”
“說袁尚袁熙投奔遼東公孫康,如果我軍立即進。”
“公孫康必會與袁氏兄弟共同死守,我軍要拿下城池必定會十分困難。”
“不如暫緩攻打,如此公孫康就會認為,袁氏兄弟實際上是借機侵奪他的地盤。”
“不用多久,他們就會內訌,自相殘殺。”
“而事情的發展果然和郭嘉預言的那樣,三個月後袁氏兄弟被殺。”
“公孫康投降,曹操平定遼東。”
“回顧郭嘉一生,他多謀善斷,料事如神。”
“可以說郭嘉從征十一年間,就是天下第一謀士。”
“曹操也本想托付其於後事,讓他做日後的宰輔,也就是把他當做了自己的諸葛亮。”
“這位天才的半路夭亡,不僅讓曹操悲痛失去一人才,更讓他覺得失去一知己。”
“於是作觀滄海懷念郭嘉,希望再遇到此類賢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朱棣:如果郭嘉在世,曹操很有可能一統北方後統一全國,可惜天妒英才。
提到三國時期,世人會想到義薄雲天的關羽、狡猾多變的曹操、料事如神的諸葛亮,英年早逝的周公瑾。
實際上三國時期不僅僅隻湧現出這些家喻戶曉的曆史人物,郭嘉也同樣做出過卓越貢獻,甚至可以說其功勞一點不弱於諸葛亮。
隻是奈何郭嘉英年早逝,這才使得郭嘉的存在感不強,其名聲相比於其他頂級謀士有些鮮為人知。
但是他認為,如果不是郭嘉才長氣短,或許三國根本就不會登上曆史舞台。
從後來曹操赤壁之戰的失敗,就可以驗證這一點。
郭嘉死後不久,曹操就因在赤壁之戰上大敗而歸,損失積累多年的百萬雄師,從此三分天下之勢逐漸形成。
本章完
**://**.eexsw.cc/108063/36792739/
**.eexsw.cc。m.eexsw.cc(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