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大國工匠輩出,推動科技創新人才頻出。
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都在宋代有了升級。
其中的印刷術,由雕版走向活字,對於文化傳播的世界級意義不言而喻。
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昇(shng),在一千年前是個小人物,但卻是影響千年的大人物。
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它為中華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堪稱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
平心而論,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
雖然看起來笨重原始,但基本原理跟現代印刷技術相仿。
後來,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紛紛亮相。
讓活字印刷的材質選擇麵更大,印刷效率更高。
因此,世人對畢昇的評價就有兩句話。
既是雕版印刷術的革新者,又是現代活字印刷術發明的先驅者。
在中國古代的科技圖譜中,畢昇有其重要的曆史定位。
畢昇用大腦和雙手訴說著一個勤勞聰明的老百姓如何青史留名,用特有的工匠精神書寫曆史,使自己也成了這部曆史中的一朵浪花。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紙質書籍的重要性或許有所減弱,但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對於人類文明的貢獻將永遠被銘記。
活字印刷術不僅是一個技術,更是一種文明的象征。
“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代表,也是中國人最為自豪的科技創新。”
“活字印刷術被北宋的科學家沈括,因私人關係偶然記錄在《夢溪筆談》裡。”
“可惜這樣一項有利於知識普及,有利於推動文明進步的發明,在北宋之後的朝代並沒有得到廣泛推廣。”
“直到清朝洋務運動之後,從西方引進了現代印刷,人們才重新認識到畢昇活字印刷術的價值。”
“公元年,畢昇出生在湖北一個書香門第,同時也是一個雕版印刷世家。”
“父親畢士奇是位有名的書法大家,也是雕版刻印的高手。”
“淳樸的家風,讓幼時的畢昇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歲時,畢昇啟蒙開智。”
“畢昇常在雕刻坊外偷看匠人刻版,了解了匠人的辛苦。”
“歲時,畢昇參加秋試。”
“少年畢昇憑著滿腹才華,力壓年齡遠大於他的儒生,獲得白衣秀士之譽。”
“歲時,畢昇立誌遊學。”
“在父親的支持下,遠赴江南、入汴京,開闊了心胸和眼界。”
“畢昇因其一手好字,被許多雕刻坊邀約。”
“畢昇跟著雕刻師傅學習雕板技藝,一學就是好多年。”
“一天,師傅雕刻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畢昇在一旁觀看揣摩。”
“他一不小心碰了師傅的胳膊,結果最後一行的一個字刻壞了,導致師傅辛辛苦苦整雕刻的整塊木板也就報廢了。”
“師傅雖沒有責備他,可畢昇很難過,他立誌要改進雕版印刷。”
沈括:關於畢昇研製的活字印刷術的原理,我在《夢溪筆談》裡做了記載。
畢昇活字印刷的方法是用膠泥刻字,字的厚度跟銅錢的邊緣一樣。
每個字製成一個字模,用火燒烤,讓它變得堅硬。
先設置一塊鐵板,上麵用鬆脂、蠟、紙灰混在一起,做成藥劑再蓋上。
想要印刷的時候,就拿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然後密密匝匝地把字模排好。
排滿一鐵框,就作為一個印版,然後在火上烘烤。
等上麵的藥劑開始熔化的時候,就用一塊平板按壓在它表麵。
於是,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樣平整了。
印刷的時候,通常製作兩塊鐵板。
一塊正在印刷,另一塊排字模。
這一塊剛印完,另一塊已經準備好了。
兩塊交替使用,提升工作效率。
每個字有好幾個字模,比如之、也。
這都是常用字,一塊板裡經常多次出現,一般各備有二十多個字模。
字模不用的時候,就用紙條做標簽,按照韻部進行分類存放。
生僻字隨遇隨刻隨烤,很快就能做出來。
他認為如果就印兩三本,那還不如雕版效率高。
但如果要印幾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活字印刷就比雕版印刷快捷多了。
在發明活字印刷之前,畢昇是熟悉雕版印刷的。
雕版都是木板刻製的,但畢昇在發明活字印刷時。
沒有選擇用更簡易的木活字,而是使用泥活字。
畢昇之所以會如此,他認為是木頭的紋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
木活字的字模跟藥劑容易粘連,一旦排在鐵框裡,不容易取下來。
用泥來燒製字模,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排版結束後,用火烘烤,使藥劑熔化。
再用手一抹,字模就會自行脫落,不被藥劑弄臟。
“印刷術發明以前,手抄書籍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發展成為抄書的產業。”
“春秋戰國時期,在諸子百家的帶動下,讀書寫字的權利和能力從貴族階層向士階層乃至平民階層延伸。”
“士階層為了實現理想,在遊學期間就開始抄書。”
“兩漢時期,世家大族深受經學思想熏陶,書香門第形成。”
“他們有經濟實力,對讀書的渴求更強烈,單靠自己抄書已經無法滿足現實需要。”
“於是便樂意出錢雇人抄書,這種私家抄書的風氣越發普遍。”
“而抄書的弊端顯而易見,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抄錯。”
“扭轉抄書風氣的,是雕版印刷術的出現。”
“雕版印刷,讓書籍的複製速度大幅加快。”
“到了北宋時期,雕版印書更是蔚然成風,數量驚人。”
“不過,雕版印刷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
“印一本書,刻那麼多板子,雕刻工人費眼費力,相當辛苦。”
“一塊板子,如果有一個字錯了,或者要改動,那整個板子就作廢了。”
“如果一本書不再加印,全套板子也就作廢了,沒法重複利用,存放又占地方,造成巨大浪費。”
“比如北宋初年刊刻的《大藏經》,一共五千多卷,一共刻了十三萬塊板子,花費十二年。”
“活字印刷能在北宋應運而生,成全畢昇的曆史定位,離不開社會大環境。”
“宋太祖立誌宰相須用讀書人,宋太宗也曾說過喜歡讀書。”
“宋仁宗更以文治著稱,組織編纂《新唐書》《新五代史》,詩詞、古文和理學都有了長足進步。”
蘇軾: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在整個印刷史上都是一次革命,對中華文明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
在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隻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
既笨重費力又耗料耗時,不僅存放不便,有錯字又不易更正。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
其製作程序是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統一的單字,用火燒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