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女子叫公孫大娘,是舞劍高手。
他擠進人群,癡迷的看著公孫大娘舞劍的手法,各種舞姿變幻莫測,動作銜接如天馬行空。
他如癡如醉的看著,驟然發現舞劍和書法竟是如此相似。
他忽然仰脖把壇子裡的桂花酒一飲而儘,狂奔回客棧,鞋子都奔掉了,也全然不顧。
他來到客棧要了筆,在客棧的牆壁上揮墨寫字。
字跡如野馬脫韁,如蛟龍入海。
他搖頭晃腦,口中不斷狂吼,全然不顧周圍逐漸聚攏了很多看客。
他忽然癲狂,披散掉自己的頭發。
一頭紮進墨缸裡,提起頭發在牆上繼續揮斥方遒。
他以身體為筆杆,以頭發為狼毫,扭動身體,揮毫潑墨。
他還記得在場所有人都和他一樣瘋狂了,大家鼓掌,喝彩。
他大聲喊到有沒有酒,身邊的隨從連忙遞上酒壇,他又是一飲而儘。
他的書法就像剛剛公孫大娘的劍舞一樣,時而婉約靈動,時而風沙驟起,時而鋒芒近刺,時而波濤洶湧,周圍的人都看呆了。
他最後收筆,又怒吼奔出門去。
第二日,他聽人講述昨日的情景,甚為自豪。
對於自己的怪異行為,他從來就不曾放在心上,從來就不在乎彆人怎麼看。
因為他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對於他來說,書法就是一切。
他活著隻關注怎樣才能自由地釋放出書法的激情,而自由才是一切創造力的起點。
“張旭除了能取法古人先賢外,更重要的是他如曆史上一些偉大的書法家一樣善於觀察自然現象。”
“從大自然中悟道學習,取法自然,從而使自己的書法產生了質的飛躍。”
“把草書從張芝時代的抒情兼實用變為純粹抒情的藝術,使草書不再重內容而更重形式的美感。”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書法藝術理念,與前朝曆代完全不一樣。”
“形式就是內容,形式重於內容,美感是草書的核心與靈魂,是否可識可讀都不再重要。”
“這種變化是深刻的,它與此後的藝術主張是一脈相承的。”
“藝術的使命就是帶來美,以及藝術是為開啟人類心靈情感而存在。”
“在張旭弱冠成年之後,其藝術已經日臻化境,名聲為大唐朝野所知。”
“當時的文化知識界讀書人,無不以現場目睹張旭狂草而書為榮。”
“在唐朝的許多大詩人中有不少本身也是精於書法的詩人,如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賀知章,謫仙人李白。”
“他們自身就是書法家,尤善草書,隻是書名被詩名所掩蓋。”
“由於張旭善長草書,不擅長其他的,所以對入朝做官也沒有什麼興趣。”
“但是,由於他的名氣太大,草書又是大唐一絕。”
“在他成年後又是喜愛藝術的唐玄宗在執政當皇帝,這樣他不做官也為唐玄宗所不允許。”
“沒有辦法,在多次被舉薦後,張旭隻好出仕做官。”
“像張旭這種身負才華、性格怪癖的人放在朝庭為官,朝中大臣們也有些擔憂。”
“於是隻好把張旭放到地方為官,到江蘇常熟縣任縣尉。”
“張旭在常熟縣任縣尉時,很是有趣。”
“由於當地人們非常喜歡其書法,所以為了獲得其寫的官司判決書,導致有事無事去縣衙告狀打官司的地方百姓特彆多。”
“官司的輸贏倒在其次,他們隻為獲得草聖張旭親筆寫的判決書。”
“這樣一來,張旭的俗事特彆的多,煩不勝煩。”
“本來性格乖張、行為怪異的他,到後來更加舉止失常。”
“動不動用墨汁潑洗頭發,也不乘坐轎子,**上身後在去縣衙的路上狂奔呼號。”
“一時常熟縣百姓紛紛為之側目,還以為張旭顛狂了。”
“這種情況由其上司府衙傳到朝廷,大唐朝廷上下也直呼無可奈何。”
“最後沒辦法了,隻好調張旭去大唐陪都洛陽乾文書工作,出任左率府長史。”
“這個工作倒也適合他,寫寫文書,飲飲酒,時時醉而狂書。”
“由於有唐玄宗李隆基的喜歡與加持,朝廷也無人可奈何張旭的這種行為。”
李白:在書法一道上,我遠不如張旭,張旭的狂草價值百金不是我能比擬的。
大唐的姑蘇城,是個天堂一樣的地方。
三月,柳絮紛飛,彌漫了整個姑蘇城。
姑蘇城南十裡的吳縣有一戶人家,姓董。
因為母親生病,家裡無錢醫治。
董生聽說張旭比較慷慨,又是自己的同鄉。
於是找人代寫一封求助信給張旭,希望張旭能資助他一些銀兩。
此時的張旭遠在百裡外的常熟,擔任常熟縣尉。
那日張旭接到此信,為董生的孝義所感。
但是苦於自己常年放浪形骸,並無積蓄。
於是書寫三幅草書,落款狂人張旭,並寫信一起寄回給董生。
信上告訴董生,這三幅草書價值百金,引得董生將信將疑。
那日的吳縣,柳絮已過,烈日炎炎。
董生抱著三幅草書,攤街售賣,但無人問津。
更多的人是好奇,許多百姓不理解,幾付看不懂的字,有什麼可賣的。
董生熬了半晌,實在饑渴難耐,對張旭失望至極。
更感慨自己母親病重,自己卻無可奈何。
董生於是當街哭了起來,嘴裡大罵張旭用三幅爛字來敷衍他,他母親命不久矣。
董生不明白張旭狂草的價值,但不代表其他人不知道。
當大街上的讀書人知道董生售賣的是張旭的狂草時,頓時搶購一空。
就這樣,不提張旭賣不出去。
一提張旭大名,三幅草書被搶購一空。
董生攜百金回家,為母治病。
董生後來特意寫信給張旭,萬分感謝他的相助。
“公元717年,登基後的第五年,唐玄宗帶著吳道子等人從長安前往陪都洛陽巡視工作。”
“這在唐朝中期是很正常的,主要是從國家的安全與經濟漕運工作出發。”
“長安去洛陽,洛陽返回長安,往來穿梭辦公基本是個常態。”
“這一次唐玄宗李隆基的洛陽之行,由於帶去了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作為當朝繪畫一絕,畫聖的名氣並不比張旭小。”
“儘管年齡上還比張旭大五歲,但吳道子為了書藝曾經向張旭求教學習過書法,從這點上講吳道子是張旭的同輩弟子學生也是成立的。”
“當然了,吳道子這種聞道有先後的求學精神,也是永遠值得後人學習的。”
“唐玄宗這次由吳道子隨駕前往東都洛陽,正好趕上常駐洛陽的大將軍裴旻的母親過世了。”
“裴旻將其母的喪事安排洛陽著名的天宮寺操辦,以便高僧為其超度亡靈。”
“正是這個契機,大唐三絕的畫聖吳道子、草聖張旭、劍舞聖手裴旻湊到了一起,上演了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三絕同台競技表演秀。”
“唐代草聖張旭是草書史上一座高峰,其弟子眾多,其中親傳弟子中最出名的首推顏真卿。”
“在隔代弟子中,光耀曆史名氣最大則是狂草大師懷素和尚。”
“在草書的曆史長河中,張旭與懷素並稱大唐書法史上的草書雙峰。”
吳道子:張旭不僅草書厲害無比,培養弟子更是厲害。
張旭憑借著獨樹一幟的草書藝術,吸引了眾多名流的追捧。
自創顏體的大書法家顏真卿,曾兩度辭去官職,專門拜倒在張旭的門下請教筆法。
在隔代弟子中,名氣最大的懷素和尚得到了張旭的真傳。
酒肉和尚懷素豪爽隨便,不拘小節,好喝酒,喜吃肉,自稱狂僧。
懷素也總在喝得天昏地暗、酩酊大醉時,提筆揮斥方遒,字寫得氣勢磅礴。
因為懷素也是以狂草字體著名,所以與張旭合稱為草書雙絕。
張旭的狂草深受世人的喜愛,之所以如此。
因為張旭的書法已經達到了書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淋漓儘致地表現了草書的靈動奔放狀態。
張旭的狂草猶如一壺美酒,甚至像一劑春藥。
一筆一劃都閃耀著光芒,一張一弛都美到爆炸。
仿佛飛舞的火焰,顛覆了人們對書法的固有印象。
無可匹敵到隻有張旭自己能夠達到他的境界,實在是由不得人不喜愛。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