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元盛世,文化極為昌盛。
對唐朝文化影響力最大的幾人,便是曆史上有名的三絕五聖了。
唐文宗時,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禦封為大唐三絕。
世人又把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茶聖陸羽、詩聖杜甫、劍聖裴昱,尊稱為五聖。
毫不誇張的說,裴旻是古往今來得到朝廷認定的惟一一位劍聖。
“劍乃百兵之首,這種武器融彙冷兵器時代的技術精髓,成為中國冷兵器的代表。”
“在許多文學和影視作品中,都出現了劍聖等擅長用劍的角色,使劍一度成為武俠中熱度最高的元素。”
“說起影視劇中的劍聖,顯然這些人物都是虛構的,並不真實。”
“其實,中華古代真的有這樣一位劍聖。”
“而且還獲得過大唐皇帝的認可,他就是大唐名將裴(pei)旻()。”
“裴旻,唐玄宗開元年間人。”
“裴旻出身唐時最顯赫的世家之一,河東裴氏。”
“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曆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
“裴旻的曆史知名度不算太高,至少沒有與他同時期的的座下弟子李白高。”
“不同於後世人杜撰的劍聖角色,裴旻的劍聖是皇帝欽點的。”
“在唐文宗時期,曾把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稱為唐代三絕。”
“古往今來得到朝廷認定的劍聖僅此一位,彆無二家。”
“裴旻雖然是劍聖,但他絕不是什麼不世出的閒雲野鶴。”
“開元年間,裴旻被任命為龍華軍使,手握重兵。”
“在大唐與吐蕃、契丹的戰爭中,裴旻都有參與。”
“後來,裴旻因戰功被封為左金吾衛大將軍。”
“這個官職屬正三品,堪稱唐朝軍界最高將領。”
“不論是京城的禁衛軍,還是地方的府兵,均受該職調遣。”
“裴旻的成名之戰,是他率領三萬唐軍討伐奚人那場戰役。”
“因為唐軍中了敵人的埋伏,裴將軍與其部下深陷重圍,被伏兵困在險要之地。”
“那日唐軍來到一處山穀中,突然,山穀兩側冒出一大群手持硬弓的敵人。”
“刹那間,箭如飛蝗,死傷無數。”
“眼看著這支軍隊就要交待在這裡了,這時唐軍之中殺出一員大將。”
“隻見裴旻飛身躍入敵陣,麵對撲麵而來的箭雨渾然不懼。”
“裴旻拔出寶刀,在身前畫了一個圓,朝著裴旻飛來的箭矢全部被撥落在地。”
“敵軍將領見此人有如此神技,嚇得麵如土色,立即率軍撤退。”
“用刀擋下飛箭,這需要極快的反應時間和高超的技藝。”
“因為這個傳說,裴旻遭到了後世人的質疑。”
杜甫:裴旻的劍術之高超,的確當得起劍聖的美譽。
裴旻劍聖的名號,他可謂是如雷貫耳。
裴旻成名後,憑借自己高超的劍術獲得了世人的稱讚,更獲得了眾多仰慕者的追隨。
於是便自開一脈,稱宗作祖,非被認可者不收不教。
拜師裴旻的人絡繹不絕,可見裴旻的劍術當世罕見。
裴旻乃是傳承幾百年的貴族世家子弟,更是稱宗作祖的劍派祖師,這樣的人一般情況下是絕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表演的。
像裴旻這樣驕傲的人有自己的堅持,會將這種當眾表演的做法當做是恥辱而深惡痛絕。
但凡事都有例外,裴旻就曾經當眾展示過高超的劍術,令圍觀者歎為觀止。
裴旻劍術超群,傳說有一絕技,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在裴旻母親去世的時候,曾邀請畫家吳道子來家中繪畫給母親安魂超渡。
繪畫之前,吳道子覺得沒有靈感和感悟,便請裴旻來一段劍舞助興。
裴旻欣然應允,立即開始舞起來。
隻見裴旻的劍舞舞得出神入化,超凡脫俗,精彩絕倫,觀看的人無不喝彩。
最終,即將結束時。
裴旻拋劍入雲,離地幾十丈高,隨即又用劍鞘絲毫不差地接住落下的寶劍。
這一招類似於修仙者憑空禦劍的招式,嚇得很多在場的圍觀者戰戰兢兢,臉色煞白,半天回不過神來。
當畫聖吳道子趁機求觀劍術,而裴旻沒有猶豫。
這時的裴旻脫去了貴族的驕傲,隱去了宗師的身份,收起了大丈夫的尊嚴。
那一刻裴旻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個求畫聖為母親做陰冥壁畫的孝子而已。
“從古至今,對裴旻的質疑聲從未停止過。”
“但遺憾的是,在正史中能看到的關於裴旻的篇幅很少。”
“這是因為開元盛世的緣故,所以那些裴旻發揮實力的戰役均被一筆帶過。”
“況且,開元年間,唐朝的軍事一度到達巔峰。”
“裴旻這種有一技之長的能人有不少,所以他的光芒或多或少被掩蓋了。”
“雖說史官們吝惜筆墨,不肯過多地呈現這位劍聖的風采。”
“但所幸同時期乃至後世的詩人,都熱衷於將裴旻將軍作為題材寫進詩句中。”
“裴旻百年之後,他的名聲非但沒有消失,反而隨著這些詩文的傳播變得更加響亮。”
“其中比較出名的有顏真卿的《贈裴將軍》,以及王維的《贈裴將軍》。”
“李白的劍法很高超,曾創造過一日劍屠三虎的戰績,可這些戰績放在他師父裴旻麵前就是小兒科。”
“裴旻也曾找老虎練過,一日屠虎三十一頭,比徒弟多了十倍。”
“有人認為之所以裴旻願意教李白劍術,是因為李白頗有才名,給他些麵子罷了。”
“但是眾所周知,古人禮教森嚴,收徒弟這種事是馬虎不來的。”
“如果李白沒有學劍的天賦,估計裴旻不會解囊相授的。”
“更何況,裴將軍乃皇帝禦封的劍聖。”
“如果隨便教李白兩手,將來李白賣弄時出了醜,打的就是自己的臉了。”
“所以說,李白肯定是有些底子的。”
“雖然沒到萬中無一那種程度,但也算是個奇才。”
“否則,李白就不會在接受裴旻指點後,成為用劍高手了。”
“根據記載,裴旻的劍術高超,曾當眾表演了飛劍之術。”
“飛劍之術,顯然已脫離了武術的範疇,頗有傳奇色彩。”
“但想來裴旻的劍法是有些獨到之處的,否則文人沒必要如此大費筆墨為其吹噓。”
蘇軾:關於李白是否真拜過裴旻為師,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
有的人認為李白確實拜裴旻為師,有一些史料記載了李白拜裴旻為師的情況。
根據這些記載,李白在年輕時向裴旻請教劍術,並受到了裴旻的指導和影響。
李白的詩歌中常常出現劍術和武士的形象,與裴旻的影響有關。
但也有一些人認為李白並沒有真正拜裴旻為師,而是借用了裴旻的形象來豐富自己的詩歌創作。
李白在創作詩歌時受到了裴旻的劍術和豪情的啟發,但並沒有直接的師徒關係。
儘管史料記載了李白拜裴旻為師的情況,但也存在著對這一記載的質疑。
一些儒生認為,這段記載可能是對李白形象的美化和傳說的誇大。
李白是一個自由奔放的詩人,不喜受束縛,很難想象他會真正拜師學藝。
此外,裴旻在史書上的資料相對較少,很難找到確鑿的證據來證明他與李白確實有師徒關係。
另一方麵,一些儒生則持有相反的觀點。
他們認為李白的詩歌中經常出現劍術和武士的形象,這與裴旻的影響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