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華曆史上第一個敢稱風騷的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也是中華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他不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愛國思想,還創立了楚辭,被譽為辭聖。
其久負盛名的代表作《離騷》乃是一部備受褒揚,具有現實意義又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抒情詩。
全篇共有370多句,2400餘字,被譽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李白和杜甫對他的詩詞高度評價,他還是蘇軾的終身偶像。
他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楚國詩人屈原。
“屈原,屈氏,名平,字原,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
“他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出身貴族,相傳是楚武王熊通之子的後代。”
“屈原與楚國國君同姓,可以說屈原是實實在在的貴族公子。”
“憑借著貴族身份以及優越的家庭條件,屈原自幼不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嗜書成性。”
“每天放學後他還會到後山的一座山洞去研習詩經、詩歌、民歌等,這些讀書方麵的積累對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
“屈原不光才華出眾,顏值也是相當之高,身高達九尺。”
“他明明可以憑借顏值,卻偏偏要依靠才華。”
“屈原在小時候便胸懷大誌,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官員。”
“在學堂時就表現得十分突出,15歲便小有名氣。”
“後來名聲傳到朝廷,很快也獲得了楚懷王的重視,進而被引入朝中為官。”
“當屈原22歲便已身處高位,擔任楚國的左徒。”
“這是一個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位,而左徒這一職位僅僅次於丞相。”
“並且隻有獲得楚王相當程度的信任才能夠擔任此職,擁有繞過丞相直接上報的特殊權力。”
“包括外交方麵的工作也是由屈原來主持,所以此時的屈原可謂是春風得意。”
“屈原擔任高官之後,便開始著手對楚國進行深入的變法和改革。”
“他向上陳述治國之道以輔佐君主參與國事,向下修訂典章製度以管理民眾。”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薦賢能之士,對外極力主張聯合齊國對抗秦國。”
“促使楚國國力逐漸強盛,一度成為與秦國、齊國並列的強國。”
“然而,少年得誌的屈原卻在23歲時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波折。”
“公元前317年,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
“國力日益強大,對楚國已然構成了巨大威脅。”
“雖然楚國也曾有過吳起變法,但卻因觸動了過多貴族利益且失去了楚王的支持而以失敗告終。”
“於是,在吳起變法之後。”
“屈原於楚懷王執政期間全力倡導改革變法,且與當時的貴族勢力展開了長達數年的爭鬥,讓楚國的局勢出現了很大的轉變。”
“隻是這一次的改革也同樣得罪了眾多小人,像是楚國的丞相子蘭、上官大夫以及楚懷王的寵妃等人。”
“那時的楚國正在與齊國結盟,秦國為了實現自身的戰略目的。”
“打算破壞齊楚之間的聯盟關係,因而派出了以擁有三寸不爛之舌著稱的張儀出使楚國。”
“張儀抵達楚國之後,首先見到的便是負責外交事務的屈原。”
“屈原自然是極為清楚秦國的意圖,倘若同意秦國終止齊楚聯盟。”
“秦國便再無後顧之憂,進而能夠打垮五國從而統一六國。”
“而楚國也將成為秦國的口中之食,於是屈原當即就回絕了張儀會見楚懷王的請求。”
“但是張儀並未就此收手,反而是用重金收買了上官大夫,上官大夫隨即就向楚懷王進獻關於屈原的讒言。”
“在公元前314年,楚懷王罷免了屈原的左徒職位,轉而讓他擔任負責宗族事務的三閭大夫。”
劉徹:楚懷王親小人遠賢臣,最終導致了楚國的滅亡。
戰國時期,屈原為楚國的左徒官,此時的楚國由楚懷王統治。
屈原反對秦國侵略戰爭,勸楚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
楚懷王聽從了屈原的建議,楚國因此一天一天地強盛起來。
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侵略者是西邊的秦國。
屈原主張聯合六國之力,形成六國聯盟,一同對抗秦國。
在得到楚懷王的讚同後,屈原開始出使其他五國,遊說齊、趙、燕、魏、韓國國君與楚國聯盟。
經過屈原的不懈努力,六國終於建立了聯盟,楚懷王成了聯盟的領袖。
六國聯盟的力量強大,遏製了秦國的侵略。
在沒有外患,國家安定的形勢下。
屈原建議楚懷王整頓內政,於是楚懷王讓屈原編訂一部新法令。
屈原心係百姓,就想編訂一部限製貴族特權、造福百姓的新法令。
這個消息傳到了貴族們的耳中,於是他們從中作梗,希望楚懷王不再信任屈原,從而不任用他的新法令。
貴族的首領是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他聯和上官大夫一起在楚懷王麵前說屈原的壞話。
聽了他們的讒言,楚懷王漸漸對屈原表現出了不滿。
這時秦國得到了楚國內部情況的情報,於是派相國張儀去挑撥屈原和楚懷王的關係,從而拆散六國聯盟。
張儀離開秦國前,秦王給了很多金銀財寶。
張儀來到楚國國都後,立刻給子蘭、上官大夫送了很多大禮,於是三人狼狽為奸,又勾結了楚懷王最愛的寵妃。
寵妃收了張儀一雙價值萬金的白壁,自然就和他們一道對付屈原。
子蘭從中牽線,使張儀見到了楚懷王。
楚懷王貪圖那六百裡土地,於是動了心,但是表麵上沒有顯露出來。
隨後楚懷王高興地將這件事告訴了寵妃,寵妃從中作梗,誣陷屈原向張儀索要一雙白壁。
楚懷王擺下酒席,正式招待張儀。
宴會上張儀再次提出秦楚聯合的事,屈原果然百般阻撓。
張儀將屈原拉倒一旁,願意以白壁換取屈原的同意。
屈原聽得一頭霧水,但楚懷王卻起了疑心。
楚懷王心裡想著那六百裡土地,又想起白壁的事,就不再相信屈原。
就這樣,在小人的離間下,楚懷王罷免了屈原。
“沒了屈原的阻攔,張儀很快就順利見到了楚懷王。”
“並且還假意對楚懷王承諾,隻要楚國斷絕和齊國的聯盟關係,秦國就願意把六百裡土地送給楚國。”
“實際上,這六百裡土地原本就是楚國的,隻是被秦國通過戰爭手段強行並入了自己的版圖。”
“楚國也曾想方設法的將其奪回,無奈軍事實力著實能以與秦國抗衡。”
“如今秦國願意用此地換取齊楚兩國斷盟,對楚懷王而言,這自然是如同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於是楚懷王立刻就決定與齊國斷絕外交關係。”
“楚懷王還天真的覺得這樣就能收回失地了,他認為隻要自己展現出誠意,秦國看到後就會把土地歸還給他。”
“齊楚兩國剛剛傳出斷盟的消息,張儀就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若按照正常人的思維來看,此次交易明顯就是**裸的欺詐。”
“然而楚懷王實在是足夠天真,他居然認為張儀的消失是因為斷盟這件事做得不夠徹底。”
“是張儀沒有看到楚國的誠意,所以才離開的。”
“於是,為了表明決心。”
“楚懷王竟然還派人前往齊國大罵齊王,其惟一的目的就是和齊國斷得徹徹底底。”
“這一次,楚懷王如願以償,齊楚兩國自此徹底決裂。”
“這下子,楚懷王終於放心了。”
“因為他覺得自己向秦國展示了足夠的誠意,張儀在得知消息後也佯裝出現了。”
“楚懷王還為此洋洋自得,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終於做成了一件大事。”
“然而,當楚懷王向秦國索要六百裡土地時。”
“張儀卻矢口否認,宣稱自己承諾的隻是六裡土地,從來沒有說過是六百裡土地。”
“從原本的六百裡土地一下子變成了六裡,和原先所說的整整相差了一百倍,不管是誰都會怒火中燒。”
“楚懷王果然被氣得七竅生煙,這恰好就中了秦國的計謀。”
“張儀的這一係列連環計就是要斷掉楚國的後援,進而以此來激怒楚國,讓楚國主動發起戰爭。”
“而楚國又失去了後援,此時再與秦國作戰就如同以卵擊石了。”
“然而楚懷王的思維就是這般單純,有氣就一定要撒出來。”
“所以當楚懷王知曉自己被騙後,根本就沒有去思考秦國的最終目的究竟是什麼,旋即就做出了一個愚蠢至極的決定。”
“在沒有任何盟友相助的情況下,楚國僅憑自己單槍匹馬的發動兵力去攻打比自己強大許多倍的秦國,結果很快就在丹陽之戰中慘敗而歸。”
“而在戰敗之後的楚懷王依然不甘心,越想越氣。”
“於是又在次年和秦國在藍田開戰,結果依然是戰敗。”
“此時的楚懷王不但沒有得到六百裡土地,反而還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和國土。”
“在經曆了藍天之戰的慘敗之後,楚懷王總算意識到自身的問題,覺得光靠一個人是不行的,還是得尋找盟友。”
“於是,楚懷王又開始懷戀曾經的盟友齊國。”
“在公元前311年,楚懷王下令重新啟用29歲的屈原,讓他出使齊國去締結新的盟約。”
朱棣:一個人與一個節日、一種民俗關係如此之緊密,整個曆史上唯此一人。
曆數古今中華先賢,列在前幾位的,當有屈原。
在他看來,屈原是中華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紀念價值的愛國精神締造者。
第一個真正具有忠肝義膽,敢於以身殉國的愛國主義戰士。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溯尋中華文化的源頭,都不能不仰視屈原的身影。
一是國家至上,屈原至死也沒有放棄對國家的責任和對使命的擔當。
中華大一統的思想並非始於秦始皇,春秋戰國諸侯之間的征戰其實都是統一戰爭,是諸多帝國夢的灰飛煙滅與推倒重來。
屈原的政治見識使他看到了戰爭的性質,知道戰爭的贏輸決定著國家的存亡。
而不僅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因此屈原的憂慮遠比一般人要深沉得多。
國之將亡,已無暇計較個人恩怨了。
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屈原不惜犧牲個人前途直至自己的生命。
一切幻滅之後,屈原的最後一躍,也是以身許國。
這種為國儘忠的信念,構成屈原精神的主體,漸漸凝成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是忠君憂民,屈原身居廟堂而心憂天下,身居荒野卻心係廟堂。
一千多年來,屈原這種憂國憂君憂民的情懷一直深深地影響著無數讀書人。
“然而,就在屈原出使齊國的時候。”
“張儀不知從何處得到消息,立刻又趕到了楚國,這一次是以聯姻的方式獲取楚國的信任。”
“或許是張儀畫的大餅太完美了,楚懷王竟然不計前嫌,同意與秦國結成聯姻關係,這直接致使屈原促成聯盟的行動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