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一雙雙迷茫的目光,嬴成蟜的聲音加重,痛心疾首的說:“諸位難道以為好勇鬥狠於軍士而言是好事乎?”
“我等需要的是精兵!”
“不是一群遊俠兒!”
“世人皆知,勇武是齊人的,不是齊軍的!”
“原因何在?”
“彆**士之間互相臂助,齊軍軍士卻皆各自為戰!”
“天下軍伍皆是軍伍,獨齊軍不過是一群齊人堆積在一處而已。”
“無法配合、不曾臂助、難以列陣、多出錯漏!”
“如何得勝?”
“諸位將領告訴本將,齊軍如何得勝?!”
因齊國與東夷接壤的地利環境、田開疆等名士塑造的武士文化、齊桓公等代代君臣的刻意引導、齊國勇爵的獲取方式等原因,齊人養成了獨特的性格特征。
就如西漢渤海郡太守龔遂的評價那般,齊人厭惡於田間耕作,生活作風奢侈,推崇英雄和名士,喜歡磨練武藝、狩獵猛獸、仗義任俠、為官做吏,無論老少人皆佩劍,民風極其彪悍。
再加上齊人的身高、體格等身體硬素質都屬上上,齊人怎會孱弱?
遍觀諸國,齊人的單兵作戰能力至少也能排進前三!
隻可惜,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就如司馬遷對當今齊人‘怯於眾鬥,勇於持刺’的評價那般。
齊人對個人英雄主義的推崇也促成了齊人對整體協同作戰的鄙夷,就算是在民間衝突之際都會自覺捉對廝殺,若是以多欺少,那麼即便殺死了敵人,自己也會社死——被社會評價逼著自殺身亡!
這就導致齊軍出征就如同是一群講道義的正派武林高手去對戰朝廷正規軍一般。
春秋時期,戰爭雙方投入的總兵力都不多,單兵實力強橫的齊軍總能獲得摧枯拉朽般的勝利。
但近幾百年間,諸雄戰爭的規模從萬人級迅速跳躍至百萬人級。
不擅長協同作戰和持久戰的齊軍便越來越難重鑄往日榮光!
麵對嬴成蟜這痛心疾首、言辭懇懇的質問,田軫等一些齊將垂下了頭顱。
翟林卻依舊不服:“我大齊軍士向來如此血性悍勇。”
“我大齊安平君等諸位將軍卻也領我齊軍屢戰屢勝,令八方景服!”
“末將以為,我齊軍確實有彆於彆**士,但隻要運用得當,卻是當世最強之軍!”
你不要亂說!
我大齊軍士一直如此,齊軍很難的!
有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麼多年能力漲沒漲?有沒有認真打仗?
彆的將軍領著我大齊軍隊都能得勝,為什麼就隻有你倍感問題多多?
嬴成蟜直接回懟:“翟軍將既然如此自信,不若你來為帥?”
翟林怦然心動。
媽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