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成蟜麵露愕然:“文信侯?”
張良所說的局麵,嬴成蟜和嬴政自然也考慮到了。
兩兄弟如今全部旗幟鮮明的站在百姓對立麵,既可能會導致百姓作亂,也可能會導致兩兄弟為了掌控百姓反而對百姓失控。
所以兩兄弟需要一個人站在他們對麵和他們打擂台。
這既能給百姓一個發泄的渠道,讓更多百姓選擇將鬥爭落於朝堂而非兵戎以免出現大規模動亂,又能避免兩兄弟因不能準確體察百姓的承受度而行事過激。
而最終的人選,兩兄弟不約而同的選定為華陽太後!
這可是實打實的自己人。
至於呂不韋?
這個名字根本就不在嬴政的考慮範圍之內!
嬴成蟜也下意識的搖頭道:“文信侯所思,與本君並大王所求多有不同。”
“本君雖然保下了文信侯一命,但本君隻是想借文信侯之才,而非是要用文信侯之能。”
“若文信侯入局,朝中局勢將會愈發混亂!”
張良溫聲道:“君子和而不同,所求卻皆大道也。”
“良以為,文信侯所思確實與大王、君上有諸多不同之處。”
“但文信侯所思卻是與大王、君上最為相近的。”
“文信侯曾言:宗廟之本在於民,民之治亂在於有司。”
“文信侯推崇的各司職守正與大王此番所求的治官之策遙相呼應。”
“文信侯執政之際的諸多舉措皆是在為‘愛利民’,這與君上多求,何其相似?”
“且文信侯有能力也有名望,一旦文信侯還朝,將有大批賢才甚至是百姓來輔佐文信侯以治百姓!”
在呂不韋看來,‘愛利民’應該成為朝廷運轉的核心思想。
那怎麼才算是‘愛利民’?
至少也要做到全生,也就是全六欲。
而全六欲則可以簡單理解為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呂不韋將全六欲視作手段,而嬴成蟜則是將全六欲視作目的,二人的核心訴求雖然不同,但卻殊歸同途的走在相同的道路上。
為了全六欲,呂不韋認為需要將‘順民心’訂立為官吏的職責標準,並提出了一係列管理手段,與嬴政治理關東官吏亂象的訴求更是完全一致。
但呂不韋的手段比嬴成蟜和嬴政而言都更加溫和,更還有一手分封製能給百姓以甜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