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關我煉氣士什麼事正文卷第224章為天下考慮,諸葛亮說服孫權其實這兩個問題最終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無非就是高產耐旱的農作物。
更先進的農耕技術同樣能夠很好的解決糧食產量不足的問題。
明清時代,上下六百多年,氣溫一直都處在一個極低的水平,明末更是迎來了小冰河時期的爆發,氣溫來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
即便如此,明清所能養活的人口也遠遠要比當下這個時代多得多。
尤其是清朝中後期引進了各種高產作物,更是讓整個華夏的人口迎來了曆史巔峰。
這麼多的人口是如今這個時代完全無法想象的。
想要濟世救民,最好也是最簡單的辦法,讓後世出現的高產農作物提前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玉米紅薯來自美洲,以秦天的實力,這天下之大,無非就是一念之間便能抵達。
他雖然不懂農事,但他懂得修行,懂得天地大道。
從結果追溯本源,秦天很輕鬆的便找到了後世那些高產農作物的原型。
一個農作物的出現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無數代人緩慢的馴化。
就好比現在人們所經常食用的小麥,幾千年前其實和路邊的狗尾巴草也沒太大的區彆。
所以秦天所找到的這些農作物自然也不可能如同後世那般高產。
不過這並不妨事。
隻需要運用五行之法催化,令其在一瞬間便開花結果,然後將其中符合秦天需要的種子找出來,繼續重複之前的過程。
如此循環往複,隻要重複的次數足夠多,便能很快得到秦天想要的種子。
山中無歲月,赤壁之上,秦天利用法力篩選著自己所需要的種子,外界的時間卻是飛速的流逝。
……
從長阪坡離開之後,諸葛亮知道為今的破敵之計就落在孫權身上了。
他所有的謀劃都依托聯合孫權。
如果孫權膽寒,不戰而降,隻怕他有千萬計謀也施展不出來半分。
所以從長阪坡離開之後,諸葛亮和劉備找到落腳之地,便馬上派人前去說服孫權。
孫權這邊卻是一直在猶豫不決。
曹操如今勢大,如今更是來勢洶洶,孫權心中也沒底。
更彆說劉備現在如此弱小,說服孫權和劉備結盟,實在是難度頗高。
孫權不是傻子,現在或許和曹操還有緩和的餘地,畢竟曹操也不一定真的會直接開始決戰。
可若是和劉備結盟,那就擺明了要和曹操決一死戰。
到時候就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了!
相反,如果不理會曹操,或許還能說服曹操,讓他占據蜀地之後便不再南下。
至於之後的問題……孫權沒有考慮那麼多。
實際上這是一個是與非的問題,要麼現在死,要麼以後死。
人都有僥幸心理,即便是孫權也不例外。
或許曹操所圖沒有那麼大,或許曹操打不下來江東呢?
或許……
無數個僥幸讓孫權現在猶豫不決。
雖然帳下幕僚都在勸說孫權,但做出決定的歸根結底還是他這個主公。
作為主公他就為自己的手下負責,不可一拍腦袋就下定決心。
所以直到現在,孫權都還一直在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