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是自帶武器盔甲的武裝移民,畢竟那年頭的中原到處都是蠻族部落,當年的華夏族還不是占多數的主體民族,所以華夏族的百姓們如果出門不帶家夥那很有可能就被四夷抓去做成人肉叉燒包了。
所以周厲王姬胡得罪這些武裝移民實在是殊為不智,雖然周朝時因為層層分封導致臣屬們不能越級造反而沒有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的說法,但也讓他老人家滾到山西的汾水旁邊當汾王去了,開創了華夏的君主離線製時代。
此後十四年整個周朝都處於共和時期,史稱周召共和,直到周厲王的太子靖繼位為周宣王才結束共和時代,這一時期頗有一點法國大革命的味道,隻是周厲王運氣好沒掉腦袋,刁民們也沒想著廢除君主製。
因此共和一詞並不是歐洲傳過來的舶來品,而是古已有之。
而野人顧名思義就是居住在野外的野人,他們是不能夠進城的,事實上他們甚至都不是華夏族,自然也不可能有武器和盔甲這種大殺器了,這種華夏對四夷的科技優勢一直保持到了漢朝時期。
漢朝時有一漢抵五胡的說法,說的就是漢人有精良的武器和盔甲,而胡人隻有石頭製作的箭頭和皮革護甲,雙方的戰損比自然會非常失衡。
西漢時期的晁錯在他的《言兵事疏》一文中對漢軍和匈奴的長處與短處做過係統性的評價。
他說匈奴有三個優點,第一匈奴戰馬耐力比漢朝戰馬強,第二在複雜的地形比如丘陵和山地上騎射時匈奴騎兵比漢具裝強,第三就是匈奴人忍受饑渴和風餐露宿的能力比漢人強。
好家夥,垂死病中驚坐起美帝竟是我自己,頭一回吃苦耐勞咱不如彆人。
不過晁錯也總結了漢軍的五大優勢。
首先在平原地形上漢軍的輕車和騎士的衝陣能力遠強於匈奴,能很容易的就衝垮匈奴人。
注:秦漢時期步兵被稱為材官,騎兵被稱為騎士,戰車兵被稱為輕車,水兵被稱為樓船士。
所以不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共和這些詞是周朝原創的,就連騎士這個詞也是秦漢原創的,隻不過與世界接軌後咱們從古代摳了一些詞來翻譯歐洲的那些舶來品罷了。
其次漢軍的強弩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遠強於匈奴人的騎射。
第三就是匈奴人的皮甲壓根擋不住漢軍的弓弩。
第四則是漢具裝和匈奴騎兵近戰時匈奴人根本打不過漢具裝。
第五就是漢軍材官在步行作戰中能碾壓匈奴人的步卒。
這也正好和十字軍東征時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阿拉伯人的科技並不比十字軍落後,但阿拉伯人和匈奴人同樣都是機動作戰的作戰風格。
而漢軍和十字軍都是走的重裝衝鋒的路子,論騎射你射不動我,我的步兵用弓弩也能輕易驅逐你的弓騎兵,哪怕你的弓騎兵借助馬力增加射程再用上同樣能增加射程的飛箭也沒用。
我步兵的弓弩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比你弓騎兵加了兩個射程uff的騎射還強,那你匈奴就隻有衝陣一條路可以走。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