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吳三桂明知小太監信口胡謅還是樂的撫掌哈哈大笑,心中對小太監愈發有好感,這年少小子著實可愛,無文官們的酸臭自大清高,無武人的粗鄙不堪,也無印象中太監的陰陽怪氣,甚至都沒有一點東廠督主的架勢和樣子。
更重要的是小太監掛著督軍的旗號,總理軍務,有統兵,指揮權,突然空降過來一個奪兵權的,吳三桂自是有抗拒心,但此時聽小太監話裡之意,並無奪權之心,心下一鬆,排斥感已沒先前那麼強烈。
清軍大舉來犯,即將兵臨城下這等危急之時他還能淡定自如和自己扯犢子玩,若不是少不更事,便是胸有成竹,不由另眼相加。
然則當前危急不是兒戲,兩人說笑過後,又入正題,韃子揚言十三萬大軍,實則最多七八萬,可即便是七八萬也遠多於明軍,此時城中僅吳三桂一支人馬不足三萬,戰時可動員鄉勇寥寥,也難為大用,兵力上明軍已處劣勢,且經過鬆錦大戰後,明軍軍心渙散,戰意不足,此為人和不和。
加上寧遠城小無險可守,一條護城河冰封,幾等於無,此為地利不利。
再者清軍經過和明軍多年膠戰,早已摸透了明軍的底細,製定針對性的戰術來攻城,加上火力不下明軍……總而言之,怎麼看都是一場有敗無勝艱苦的守衛戰,而且要做好隨時棄城退回關內的打算。
吳三桂據實而言,話裡之間透著萬般無奈!
常宇陷入沉默,吳三桂所言都是事實,並無一絲誇大,此時再提二十年前努爾哈赤和袁崇煥的那一戰毫無意義,當時固然人心凝聚,萬眾一心,將士拚命都是關鍵,但起到決定性勝利的還是火炮的威力。
時至今日,火炮的優勢早已沒了。
“本督尚有薊鎮人馬八千,近日便可達,闖賊的降卒萬餘需半月內抵達,除此之外尚有山海關精騎兵三千,加上你的人馬也有六萬餘,如此看來兵力並不比清軍少多少”。
闖賊的降卒,吳三桂先是一怔,隨即一臉的鄙夷“不值一提”又道“這麼多兵馬可把寧遠城塞的水泄不通啊,便是糧草開銷也是極大的”。
就知道這種出身名門世界的武將看不上闖賊那些泥腿子,常宇暗笑,可就是這些泥腿子都快把大明拖死了,就是這些泥腿子當年在山海關都打的你無招架之力抱多爾袞大腿叫爸爸。
至於他說的人滿為患及糧草供應儲藏倒也是個非常先是的難題。
寧遠本就方圓不過六七裡地,吳軍近三萬人,加上城內居民萬餘,若是再湧進三四萬人馬,那真的是放個屁都能熏倒一個排,何況還需要儲存大批糧草。
寧遠東南十裡有一海島,名菊花島,本是明軍儲備軍糧和水師的基地,隻可惜當年努爾哈赤攻城不下,轉攻菊花島。
當時海麵結冰,姚撫民率領守軍日夜鑿了一條十五海裡的冰壕,企圖抵擋清軍,由武訥格率領蒙古騎兵及滿洲騎兵,約數萬人猛攻,明軍疲憊不敵,島陷,清軍屠島,漁民七千餘人,兵丁七千人皆被殺。
經此一役,菊花島荒廢。
飯畢,二人登城,吳三桂引常宇繞城,寧遠城小,城西南緊鄰寧遠河,城西十裡山峰數座,除了城門外的小甕城外,便隻有那深約一丈寬兩丈的護城河了!
城北護城河外二裡外正在掘壕溝,這是為了對付清軍的騎兵最有效的辦法,當年袁崇煥就是用這招癱瘓了努爾哈赤以騎兵衝陣的計劃。
“袁督師當初戰術,今日依舊有可用之處,吳總兵何不全盤照搬”小太監一臉認真。
挖壕狗,堅壁清野,以水潑城冰封城牆,這都是袁崇煥當年的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