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釗是吳三桂的家將跟隨他出生入死十餘年,深的其信任此番和另外三人北上送信。
半個時辰內他已被來來回回問了數次話,先是和另外三人一起,而後逐個分開問,期間各種恐嚇恫嚇。
餘下三人隻說奉令保護吳釗前來送信,問賊軍此時打到了何處搖頭不知,問高第造反了?使勁點頭,就這幾天的事!其他事再問都是三不知。
吳釗被帶進帥帳,按明禮參拜多爾袞,卻被帳前虎衛一腳踹到讓他跪拜,惹的帳中諸將嘿嘿大笑,不得已隻好跪拜見禮。
多爾袞和諸將輪番聞訊,吳釗一一回答,最後還來了句“大帥若不信,可著人去打探虛實”。
滿清覬覦大明數十年,期間幾次三番入侵,自是潛伏很多暗探奸細,甚至很多商販也被其收買在大明境內大肆搜集情報,其中以清初八大皇商為最。
隻不過山高水遠,千裡迢迢,情報傳遞哪有那麼快速和及時,大明邊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兩千公裡都是長城雄關,深山老林,若是閉關,情報更是難以及時送出。
也不可能隨便尋段野長城翻越,到處都是深山老林,翻的過來未必走的出去,走的出去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何況最大的情報關口張家口此時已被東廠下令封關,可即便不封關,距離之遠一來一回非半月難回。
山海關距此算比較近,可高第造反必然封關,同樣情報送不出來,所以眼下想讓奸細查證一時間不可為。
戰機稍縱即逝,他根本沒那麼長時間等!
情報真實性一時無法得到證實,那便反證一下假若吳三桂是詐,他有何企圖?
寧遠彈丸之地,乃關外孤城又無險可守,僅兵馬兩萬餘軍心疲靡,戰備不足,根本不是清軍對手,吳三桂總不會引自己過去要和清軍決一死戰吧。
多爾袞和諸將怎麼想都想不出吳三桂耍詐的理由和動機。
而這時吳釗又言先前明廷偵得清軍集結大軍加上闖賊圍攻太原京城告急,明帝著急兵馬勤王,曾下旨讓吳三桂從關外撤入山海關,後因撤退緩慢加上太原大捷,不了了之,然則尚未喘口氣時,闖賊改道中原由正南北上直逼京城,吳三桂又被召撤入關內,但此時撤也撤不回了……
多爾袞等人一聽心中暗喜,闖賊東征之時,崇禎下旨召吳三桂放棄寧遠撤回關內的時候他們是有所耳聞的,當時還竊喜憑空又得一城,疆土再擴兩百裡……
也就說事情不管真假,寧遠城都可垂手而得,甚至不需要自己動手,明廷自己就放棄了,白白撿了個大便宜,何樂不為。
若吳三桂所言又是真,他出兵助其平高第叛亂便可再開條件,入了關若助明廷平賊那利益……簡直無法想象!
財帛動人心,江山更甚。
如此大的利益在前,諸將皆心潮澎湃,嚷嚷立刻發兵前往寧遠和吳三桂談判,助其鎮壓高第叛亂時可趁機入關,甚至直接占為己用,真是越想也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