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大明國都,白幡林立,此際天氣漸暖,鼠疫瘋長肆虐京城,傳言每日喪事數百,城中哭喪從早到晚不見斷,官府束手無策,為避免傳染源擴大,急令不得辦喪早早送出城掩埋。
尋常百姓人家也辦不起喪事匆匆掩埋,但大戶豪門比較講究,官府雖嚴令不得辦喪,私下卻偷偷操辦,官府無奈,著專人明察暗訪嚴禁操辦,發現有人因病喪命,第一時間送至城外處理。
整個京城銀裝素裹,卻非雪後美景,而是喪服白幡,幽若鬼城,百姓人心惶惶不得終日,直至今日清晨九門皇榜捷報,全城沸騰,方才一掃往日喪氣。
話說數日前,一紙捷報關外來,寧遠城吳三桂伏擊清軍先鋒殺敵四五千,朝野沸騰,敲鑼打鼓慶賀為數年之最。
當然也有人懷疑是邊軍假傳捷報,畢竟這事大明從上到下從文到武的官員都好這口,都擅此道,最不濟也是虛報軍功,斬敵四五千?扯犢子吧。
哪知時隔幾日,餘歡未儘時,又來一注雞血,寧遠軍一舉擊潰十餘萬清軍,斬敵萬餘傷亡無算,繳獲輜重無數,滿清攝政王狼狽潰逃。
京城一掃往日鼠疫帶來的陰霾,皇城內外,大街小巷,酒館茶樓,皇親國戚,豪門富紳走卒小販無不津津樂道此事。
帝心大悅,下旨特赦,先前涉險刺殺東廠提督而被抓的數位勳貴提前釋放……
國子監士子湧上街頭口若懸河吐沫橫飛大讚邊軍勇武,激情飛揚,一腔熱血……
又有富紳大發善心,設粥棚十餘在九門旁為難民提供粥食……
一封捷報好似讓京城變了天,甚至改了世道,一切都那麼的祥和。
可不是,邊軍一戰定乾坤,世道好像真的改了!
街旁的茶樓錯落有致,巷子尾傳來小販悠長的吆喝,說書的吐沫橫飛,唱戲的偃旗息鼓,沒人去聽,邊軍大捷成為茶餘飯後的重磅頭條,朝野皆以不同方式慶祝這場大捷,喜色隨處可見,然全京城卻唯獨江米巷二條胡同為最。
二條胡同有戶人家,傳言有國色天香的美人居於此地,隻是見者甚少,這戶人家便是吳府。
吳是吳三桂的吳,府是吳三桂的府,大明遼東總兵吳三桂的府邸。
邊軍曆年之最的大捷,傳入京城後,吳府立刻變得車水馬龍,整條胡同都被擠的水泄不通,前來道賀的人比肩接踵排了長長的隊伍。
吳三桂是寧遠總兵,此一役明軍的主將,寧遠大捷斬敵近萬,燒其大營擊潰多爾袞殺的他丟盔棄甲狼狽而逃,這一戰可保數年間邊關無戰事,其功甚偉,吳三桂不隻一戰成名,還將平步青雲。
吳家自也是大喜,張燈結彩,敲鑼打鼓開門迎客,便似金榜題名,升官發財了那般,可不是,朝中近日傳聞設武職柱國比肩首輔,吳三桂以此功極有可能成為大明朝第一個國柱!
“不要臉!”
吳府對街的一家客人爆滿的茶樓裡,二樓臨窗一桌幾個大漢目睹吳府熱鬨,一臉的鄙夷“吳三桂充其不過督主的馬前卒,掠功之心如此之切,當真不要臉至極,千戶大人,您說督主是不是太低調了!”
這千戶大人不是彆人,卻是微服的春祥,如今東廠在京城裡的話事人,常宇不在東廠他說的算,近來在京城中做了不少臟活,甚得崇禎帝看重。
春祥幾人倒不是刻意來瞧吳家顯擺的,隻是微服巡察京城暗流路經於此偶遇前來道喜的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心中不爽,覺得老吳和常宇交好,也知其中內情,竟腆著臉隨大流,人品一等一的低賤啊。
吳孟明和常宇可謂是難兄難弟,兩人關係不用多表,常宇雖不在京中,可東廠和錦衣衛的合作一直明裡暗裡都在進行,所以他和春祥的交集也多了起來,一見春祥的臉色就知道這年輕人心中所想,便邀他上了茶樓嘮了幾句,言明其僅是代皇上以非正式名頭來恭賀一下。
“皇上竟派人私下道賀,難不成吳三桂這柱國蓋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