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朝議就是大臣提出某件事先由內閣商議再奏請皇帝,然後在早朝的時候拿出來公開討論,反之亦然,皇帝有啥想法或難斷之事也會先和內閣聊過,然後在拿出來給群臣討論。朝議又分廷議和集議,廷議就是在朝堂上和百官商討,集議則是小範圍,比如隻和九卿大臣,或者內閣大臣。
而廷議最終的拍板權,多在皇帝,但在明朝內閣限製皇權,十之七八在內閣,除非皇帝獨斷專行,我就要這樣,我非這樣,閣臣拗不過會鬆口,但回頭皇帝就會被群臣特彆是那幫禦史罵個狗血噴頭。
朝議出兵錦州之事,在常宇意料之中又有些意料之外,昨日他入宮麵聖,提出幾個建議比如修建各處驛站等,崇禎帝當時就表示需要廷議,但常宇沒想到他把出兵錦州的事情也拿出來廷議了,而且即便廷議也應該過完節後在討論,沒想到這般心急。
隨即常宇便猜測應該是崇禎帝和內閣聊了要打錦州的事,被這幫家夥戳到廷議上了,想必也是想試探一下群臣的口風。
其實每日朝議的事常宇想知道都會知道,隻是他今兒起的晚然後就出城和坤興公主遛彎去了,直到天黑才回來還沒來及聽番子彙報呢。
朝議的結果呢?
“群情激昂”周遇吉嘴角勾起冷哼一聲,李岩和唐通也是苦笑搖頭。
簡單四個字描述了文臣的態度,即,他們對於收複錦州都保持極大熱忱,恨不得立刻就開戰收複失地,除了收複故土這種情懷外,他們也是對祖大壽看不下去了,占坑不拉屎,天天要糧要銀子就是不乾活!所以朝廷這邊剛放出點風聲,他們便激動起來了,可再觀李岩三人的神態,明顯不支持開打。
這應了那句話,文官好戰,武將畏戰!
沒錯,古往今來最好鬥的最鷹派的幾乎都是文官,老話說的好文官一動嘴,武官跑斷腿,打仗麼反正不用自己親自上陣,打贏了咱有功,打輸了武將的頂雷。
而武將畏戰,是因為他們親臨戰場親眼目睹過戰場的血腥和殘酷,一場大大仗下來死了多少人,殘了多少人,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背後都是血淋淋人間地獄,然則軍令如天,武將畏戰卻不能不戰,這是職責所在。
所以文官好戰而不會戰,武將畏戰卻不能不戰!
李岩等人倒也不是畏戰,而是覺得此時開戰時機不好。
不過從三人神態常宇也猜出崇禎帝並未將全盤計劃拿出來朝議,隻是放出點風聲試探一下一下,讓群臣誤會要直接開戰收複錦州,而常宇實際上的計劃則是襲擾,用意是幫拖住多爾袞的注意力,從而掩護田見秀入朝鮮。
於是常宇便將自己的全盤計劃說了,李岩三人這才恍然大悟,神色也變得輕鬆起來,就說嘛,以常宇的謀略怎麼會選擇入冬這個時機開戰,明顯弊大於利,原來隻是襲擾之計。
當然此番襲擾也並非完全是為了掩護田見秀,實則也是一箭多凋,也能看看祖大壽這一年來養精蓄銳把本事恢複到了幾成,同時也能摸摸錦州那邊的深淺,為將來大戰做準備。
“這個冬天,錦州城彆想安生了”唐通嘿嘿笑著:“那兒是祖大壽的風水寶地,他視若性命啊,若非克製,早就發兵打了,如今得令,那便如出了籠子的猛虎,定讓錦州城裡的韃子日夜難安了”。
“難得呀”周遇吉歎口氣:“祖大壽也是火爆性子,以他脾氣再加上朝廷上下不時有人鼓動慫恿他出兵,而且聽說韃子那邊也不停的出兵挑釁但其竟忍住了,而且還忍了大半年!”
“小不忍則亂大謀”李岩澹澹一笑:“祖將軍不是有勇無謀之輩,更何況他剛回來還需臥薪嘗膽,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說著有意無意看了常宇一眼。
周遇吉和唐通微微點頭,祖大壽之所以能回來,全靠常宇,而且換他回來的代價也非常大,他自己也心知常宇將其換回來官複原職頂著多大壓力,以這麼大的代價和壓力換他回來不是讓他為所欲為,更不是無所作為的。
所以他知道該怎麼做,也懂得了克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