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現在就對龍骨大動手,是不是太倉促了些,畢竟一旦動手就等於和清廷撕破臉正式開戰,而此時明廷兵馬還沒來,這邊也還沒做足充分準備。
更何況,龍骨大那個猛人,想動他也沒那麼容易,他每次來朝鮮都帶百餘悍卒加上使館原有兵馬則有五百餘。
此事必須要精心布置從長計議,動是要動的,但絕對不是現在,在動他之前還是得先清理身邊的阿貓阿狗。
奈何四個臭皮匠愣是頂不了一個諸葛亮,畢竟此時朝鮮內外環境及政黨之爭太複雜,又是密謀這種一個不慎便會國破人亡的大事,他們不得不小心謹慎,很多方法不敢用。
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李淏身邊的一個人站出來,這種事既然明的不好辦,那就暗中乾,直接宰了多省事,你們若是不方便出手,我幫你們來做,這事俺們專業。
從這語氣和措辭就知道絕非一般人,也絕
非朝鮮的人。
說這話的是一個叫張夜的。
張夜是錦衣衛的一個小小總旗,但卻是負責護送李淏哥倆回朝鮮的錦衣衛頭目,他們一行二十四人千辛萬苦將李淏哥倆送了回來,李淏本來就對明廷親近,這一路得張夜等人的照顧對其感激有加,結下深厚的友情,也因為這份信任回朝鮮之後,國王李倧拜托他們負責保護李淏。
能被挑選入朝的錦衣衛都不是泛泛之輩,畢竟常宇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讓他們護送李淏哥倆,還有其他任務,比如搜集情報臥底等等。
張夜抵達漢城之後便同潛伏朝鮮的臥底接上了頭,得知在漢城有大明錦衣衛密探六人,這些人以各種身份做掩飾,最長的已潛伏數年之久,甚至在當地有了些勢力,手下有不少人手。
為了不引人注意,張夜一行化整為零潛伏在城中各處,而李倧為了保密怕走漏李淏回國的消息,不敢用身邊人便委托張夜提供保護,張夜也沒推辭便應了。
李倧是個極其謹慎的人,時而將李淏藏於宮內,時而在宮外,生怕在一處待久了引人注意,甚至還將人藏到了明廷密探經營的地方。
這裡是王宮外的一家雜貨鋪,前店後院主營山貨茶布,與清人,明人都有經貿往來,規模名氣在漢城也是數一數二的,雜貨鋪的老板表麵上是個朝鮮人,實際是個來朝鮮已有十年之久的明廷密探柳世昌。
你以為他隻是個普通的雜貨鋪麼,不,他就是個情報中心,往來客戶有清人有明人甚至還有倭人,做生意的同時可以搜集各方信息,又因就在王宮外也可時刻與其暗通消息。
李淏藏身雜貨鋪的後院,深居簡出,白日甚至兩房門都不出,隻有到了夜深人靜時才到院子裡透透氣。
夜裡才是他以及他們活動的時間,時而與金鎏及李景奭在這密議,時而悄然入宮見李倧。
至於他如何悄然入宮不被發現,這就簡單多了,比如李倧召見金鎏李景奭入宮時他則化作隨從跟進去,甚至他可以翻牆入內。
說到這有人會頓感詫異,扯澹吧,王宮的牆那麼高能翻過去麼?
前文說過,朝鮮的建築很低矮的,那個時期不光是他們,連日本也是!
至於原因也說過,首先是禮製,朝鮮是藩屬國,王宮規製相當於大明的親王,但朝鮮又窮,物料貴乏加上是海島風浪太大,所以建築都特彆的低矮和大明那些藩王府根本沒得比,甚至都還不如一些勳貴的府邸,更甚至都不如一些豪紳的,比如王家大院,喬家大院那種。
這真不是信口雌黃,有興趣的書友可以查閱一些漢城的老照片就會發現,真的矮,比如漢城的西城門敦義門,諸君去看看,有沒有你家旁邊的寺廟大門高,那可是城門啊!
城門城牆都如此,更不用說了,和普通人家院牆沒多大區彆,王宮裡的彆院有的院牆甚至隻有半人高,或許也是因為那個時期島國人都比較矮小的原因吧。
反正就一句話,朝鮮不管城牆還是宮牆又或院牆都非常低矮,也難怪皇太極大軍入境所向披靡,便是常規冷兵器攻打都沒多大難度,何況還有大炮等火器,輕輕鬆鬆就能破城。
所以有時候李淏入宮時也會翻牆的,當然裡頭有人搭梯子接應,但不管如何進去,每次入宮都有張夜等錦衣衛隨侍,由此可見李倧父子對明廷的親近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