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杏山,鬆山,這三個軍事堡壘曾經都屬於錦州的防禦體係,是錦州後方的依托,可此時韃子卻將他變成了前方堡壘,隻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令人感慨又唏噓。
而作為當事人的祖大壽,其內心外人不得而知,但也能感受到幾分。
當初守錦州的是他,如今變成了進攻方。
當初塔山三堡是後方依托,如今成為前方堡壘。
錦州從來都不是一個單一的防禦工事,他有一個成熟且完善的防禦體係,除了本身就分內外城,在其外圍更有大大小小的防禦工事來抵禦外敵。
就比如說當年後方有塔山三堡,前邊有大小淩河城,想當初韃子打錦州可是費了老鼻子勁了,從皇太極沒死的時候就開始進攻,卻數次無功,哪怕是當年的一個鬆山城都能讓他們碰一鼻子灰,從而讓他們不得不徐徐圖之。
首先第一步就是拆城,祖大壽建大小淩河城,他就派兵來拆,你建為就拆,讓你這個防禦工事不能完成,雙方為此乾了好幾架,於此同時清廷又派兵抵達錦州北邊九十裡的義州在那兒築城開荒,弄了個生產建設兵團,讓這兒成為了前線指揮部和糧草供給地,開始對錦州長期圍困作戰。
所以說當年清軍攻占錦州也是一步一步來長期作戰,如今祖大壽想收複錦州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得手,也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步往前蹚,先重修塔山堡,站穩腳跟步步為營。
這法子並不新鮮,是袁崇煥早年用過的,著名的關寧錦防線就是這套路。
按照袁崇煥的說法:虜利野戰,惟有憑堅城以用大炮一著。
翻譯過來就是:後金兵長於野戰,明軍不是對手,隻有修築堅城配合大炮防守這一招。
所以,關寧錦防線其實是一種堡壘主義,慢慢向前修築堡壘,步步為營,逐步推進,收複失地,其間配合練兵、屯田等元素,威力更大。
後金軍雖然長於野戰,但是攻堅能力不行,麵對明軍的堅城大炮,隻能望城興歎。努爾哈赤啃不下堅城,隻能轉移進攻方向,拿旁邊的蒙古諸部開刀。
孫承宗雖然隻在遼東經略位置上乾了四年,但是他留下的這條關寧錦防線卻成了滿清十幾年揮之不去的噩夢。
但與之往年不同的事,那時候韃子的火炮不行,而如今韃子的火炮和明廷已無區彆,所以僅以築城應對已是不足。
這一點祖大壽也知曉,但讓他心情沉重的並不是這些,而是多爾袞突然打亂了他的計劃和節奏,按照祖大壽的想法是先修塔山,站穩腳跟後再修杏山,然後鬆山,步步為營逼到錦州城下,卻哪知,多爾袞竟似看破他的計劃,搶修了鬆山並駐兵,然後又將觸手伸向杏山,而且為了防備明軍襲擾阻礙修築杏山堡,便不停的派兵襲擾塔山。
很顯然,多爾袞是要將明軍精力消耗在這三堡之間,令其短時間內無法前進,從而得以喘息之機。
都是久經沙場的老油子,對方一皺眉便知是拉屎還是放屁。
這仗,確實不好打。
祖大壽的原計劃是明年開春之前,抵錦州城外,然後直接動手打錦州,至少讓韃子提心吊膽過不好這個冬天,更無力其他。
然此時看來……多爾袞已經窺破他的心思,且搶先補窟窿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