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蔡陽自以為老成隱忍,暫且拋下了對甘寧的仇恨,不管不顧先瘋狂繞路撤軍回淮南再說。
君子報仇,一月不晚。等自己回到淮南,據險而守,等劉備軍主動來撞得頭破血流,不比現在跟甘寧打野戰要好?
敵人越想做的事情,自己就越要避免,這樣才不至於親痛仇快。
可惜,蔡陽的老成持重,終究是沒有發揮空間了。
如果淮南戰場那邊,劉備在魏延受傷、部隊傷兵較多的情況下,選擇停下腳步休整,那麼蔡陽的一心繞路回援或許還有點用。
但是劉備很清楚什麼時候該不惜代價搏一把、什麼時候才能放鬆。
他在麾下大將紛紛缺席的情況下選擇了親征,並且果斷投入了壽春的戰略預備隊、把一部分疲憊的部隊替換下去,確保攻勢連綿不絕,以數日一座小縣的速度繼續往前推進。
蔡陽的努力,也就化為泡影,成了笑話。
……
大約十天之後,九月二十,汝南郡弋陽城。
劉備和諸葛亮,在沒有大將擔任先鋒的情況下,還是推進到了這座曹軍在淮南最後的堅城要塞麵前。
弋陽前線的劉備軍兵力,最初隻有剛剛一萬人出頭,但隨著後方休整輪換的部隊重新陸續投入,很快增加到了近兩萬人。
這點兵力要贏得絕對的攻堅優勢,還是有點勉強的,畢竟兵法也說“五則攻之”。不過先圍城構建營壘,卻是綽綽有餘了。
所以劉備就下令各部先穩紮營壘、加固工事、慢慢填塞破壞弋陽外圍的護城河。然後等待甘寧的部隊也抵達戰場,再考慮全麵總攻。反正這已是淮南最後一個堅固據點,不需要太搶時間。
作為原本曆史上、曹魏在淮南西部僅有的兩座郡治級城市之一(還有一座就是一開始就被魏延攻破的安豐),弋陽的防禦還是比較堅固的。
跟安豐城相比,這裡的各項防禦設施齊全程度,可以說是伯仲之間。而弋陽的兵力人數和城池規模,則還在安豐之上。
更重要的是,此時此刻,弋陽城內還有一員曹軍重臣在防守,正是曹操任命的汝南太守李通。
相比開戰之初、安豐城遭遇速攻奇襲時,城內隻有些無名下將負責。弋陽這邊的人心穩定度和軍隊士氣,是遙遙領先的。
說起李通這員將領,很多隻看演義的看官或許會小看他——主要是羅貫中把李通處理成了一個節奏墊,用來鋪墊馬超的武力值,在潼關之戰時被一槍捅死。
但實際上,李通一輩子也沒跟馬超交過手,他隻是剛好病死在馬超攻曹前一兩年。羅貫中覺得這麼一號人物寫他病死有點可惜,就廢物利用了。類似於俞涉潘鳳方悅穆順的用途。
這李通在汝南,也算是根深蒂固十幾年的老人了,從一縣之地慢慢發展到掌權一郡。此前官渡之戰時,袁紹許諾他征南將軍,讓他在汝南反叛夾擊曹操,李通也把袁紹的使者殺了,人頭送去許都邀功。曹操就封他為汝南太守、都亭侯,軍職也從偏將軍升到雜號將軍。
看得出來,他跟朱靈一樣,都屬於曹操的腦殘粉,絕對不會被劉備拉攏。
此番劉備來襲,李通原本是有機會提前逃跑、離開弋陽的。
但他沒跑,就是選擇固守待援。顯然是擔心弋陽失守太快、劉備徹底占據淮南後,會沿著汝水繼續北上、滲透汝南郡的“淮北汝南”部分,那樣對許都朝廷的腹地威脅會非常大。
他的心態跟朱靈相似,都願意冒著戰死的危險,拖就硬拖,堅信自己能守到曹操在河北結束戰鬥、曹軍主力重新南下擊退劉備。
……
劉備軍先鋒抵達後三天,圍城營地基本上建好了,弋陽四門全部被團團圍死,也沒考慮什麼圍三缺一。
護城河倒是還沒填多少,畢竟事有輕重緩急,這個不是最緊急的。
有這工夫,不如把有限的人力先投注到加高寨牆、多挖陷坑、看法竹木製造鹿角上。
營建完成後,劉備親自巡視了一圈營地,很是滿意,但也有些許不解之處,便問諸葛亮
“兵法有雲,圍三缺一。軍師此番為何四麵徹底圍死,就不怕李通困獸猶鬥、守軍死守城池時、士氣不降反升麼?”
諸葛亮輕搖羽扇,遙指城頭,語氣篤定地分析道“兵法運用,也要結合實際。我素知李通此人,死忠曹操,而且秉性脾氣與曹操深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