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蜀郡和犍為郡的內政工作,在諸葛亮舉重若輕地調度下,很快就進入了快速而穩健的發展階段。興修水利和井鹽、火氣的技術磨合,也日趨成熟。
一批能臣能吏,也在這個過程中,快速脫穎而出,得到了諸葛亮的重點關照。
從黃權到楊洪,從張裔到王連,皆在待提拔的範圍之內。
時間轉眼來到了建安十三年的七月。隨著農曆五月到六月中的農忙季暫時告一段落,蜀中的百姓們也多多少少能緩一口氣。
而官府也照例會在每年的這時候,征發二十天左右的徭役,興建一些周期比較短的工程——漢朝時的徭役,普遍是夏末一次,冬天一次。
冬天的農閒更久,征發時間也比較長,往往允許農民稍微遠離故鄉,服一些長途的徭役。而夏末的徭役,往往是一些小修小補,在當地就地乾活。
今年是諸葛亮治蜀的第一年,因為春天時對劉璋的戰事,導致成都周邊諸縣多多少少耽誤了農時,百姓全年的莊稼總收成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雖說官府已經決定減免一部分田賦,但以諸葛亮的仁慈,總是希望做更多的事情,幫百姓渡過貧乏之年。
考慮到耽誤農時後,一些百姓全年的務農工作量本就會減少,閒著也是閒著,急需乾活的機會補貼家用。諸葛亮自然也會根據各縣的實際情況,調整徭役的征發周期和力度。
好在他和大哥諸葛瑾、去年就開始試點租庸調和代役錢的變法了。在江州、梓潼等地,已經磨合了快一年。如今再移植到蜀郡和犍為郡、廣漢郡,自然也就平滑得多,不會鬨出太多水土不服。
考慮到蜀郡這邊農業生產受影響最大、也最為人多地少。諸葛亮便決定今年鼓勵成都周邊、尤其是西邊的郫縣、都安等地,百姓能少交錢多服役,甚至可以超期服役賺工錢。
而蜀郡東部地區,因為當初被劉備軍占領得更早、今年春天時也更早恢複農業生產,百姓有更多農活可乾,諸葛亮也就鼓勵當地百姓多種田、多交錢納糧,換取免服徭役。
諸葛亮的政策宣傳下達之後,當地百姓也很快聽明白了其中利弊,便紛紛自發響應。
原本蜀郡要集中人力修都江堰的話,可能得從全郡各處都征發不少徭役民夫。很多民夫要上工,就得先趕一兩百裡路到都安縣修水利。
而按照東漢原本的徭役製度,五百裡之內的徭役趕路,官府根本是不管的,這是百姓應該自負的額外損耗。而夏末秋初的徭役期本就不長,總共才乾了二十天的活、要是路上往返趕路就額外花掉十幾天,這比例也太虧了。
所以蜀郡最東邊那些距離都江堰遠的縣,百姓其實是一貫很反感被抓去西邊修堰的。
現在聽說新來的諸葛使君體察下情,讓他們多繳點錢糧,就免去夏末秋初的這輪徭役,百姓自然是鼓腹謳歌,踴躍響應。
而那些離都江堰很近的縣,百姓聽說可以多乾活多賺糧,也非常歡欣。
諸葛亮輕輕鬆鬆就用他那隻無形的大手,在絲毫沒有增加成本的情況下,便把原本僵硬死板、資源調度低效的徭役,整合得高效了不少。
黃權、楊洪等具體經辦操作的官員,在幫著處理了這些事務後,也是愈發歎服不已,不得不承認諸葛使君的內政之才,實在是超越凡俗太多太多。
很多天馬行空的善政舉措,竟都能做到“官府少花錢、百姓少受苦、但最終乾出來的成果卻還能比往常更多更好”。
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神跡,除了諸葛使君以及他那個傳說中的大哥以外,天下還有何人能做到?
……
隨著徭役的高效征發,蜀郡這邊的都江堰修複工作,從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短短二十天之內,就粗略進展了不少。
夏秋之際本就是多雨季節,水利及時得到修繕,也能更好地抗止洪澇,保百姓農事平安。
犍為郡那邊,隨著大批徭役民夫的投入,打井和鋪設竹製火氣管道的工作,以及營造配套的熔爐、煮鹽工場等事宜,也進展迅猛。
七月初十這天,張裔終於興奮地給諸葛亮上了一道報喜的公文。
告知在江陽縣,已經建成了第一座用天然氣作為燃料的大型煉鐵熔爐,以及配套的灌鋼煉鋼工坊,歡迎使君隨時來視察。
而就在此前幾天,王連也上書報喜,說使用最新的重錘打樁法,漢安縣已經挖出了第一口深度在三十丈以上的鹵水深井,出鹽鹵極為豐沛。
而且因為打穿了盆地構造,甚至可以形成自噴、並且伴有火氣。打出來的火氣,通過張裔那邊已經試驗成熟的技術,也都可以安全搜集起來。
隻是這口深井的位置不太好,遠離人煙稠密之地,運輸也不太方便,當地又沒有鐵礦石。所以打出來的火氣不適合用來煉鐵燒窯,那就直接就地用於煮鹽了。
諸葛亮得到喜報,加上夏末徭役期已快過去,他在成都這邊的公務也稍稍閒了一些,便決定去犍為郡視察一番。
順便,也好把已經在犍為郡住了兩個月的黃月英接回來。
諸葛亮如今二十八歲,黃月英二十五,已經成親近十年,連兒子諸葛瞻都六歲了。老夫老妻之間,倒也沒那麼片刻難以分離,加上黃月英確實醉心工巧機械,諸葛亮也樂於偶爾放她出去散散心,做點她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諸葛亮始終很有分寸,每次放老婆散心,都不會超過三個月,正好舒緩平日裡每日相對的疲憊和壓力。
幾天之後,諸葛亮便在侍從的護衛下,首先來到了漢安縣。
王連提前北上數十裡,迎接諸葛亮,並為他擔任向導。
考慮到諸葛亮旅途勞頓,王連還想先去縣衙、接風洗塵。
結果才走到半路,王連隨口彙報之際,提到最新鑿出來的大深度鹽井就在城北。
以諸葛亮的勤政,便當即表示不忙回城歇著,直接轉道去鹽場視察。王連還想再勸,諸葛亮隻說他事務繁忙,不想走回頭路,王連隻能立刻照辦,一路上連忙詳細介紹鹽場的情況。
諸葛亮聽他彙報清晰,有條有理,而且臨時改變行程計劃,也沒有導致慌亂,看起來像是那種“工夫用在平時、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的,便又增添了幾分欣賞。
很快,一行人便到了鹽場。
諸葛亮在王連指引下,看到了一口立著高峻井架的新鑿鹽井,井口寬大,鹵水水位雖然比較深,但是站在井邊就能看見,下麵還在汩汩地往外冒泡,顯然不斷有鹽鹵和天然氣在翻湧上來,一看就是非常高產的優良鹽井。
為了儘量搜集天然氣,鹽井的井口部位倒扣了一個漏鬥狀的大鍋,頂部就連接著刷了漆和膠泥的竹管。
雖然漏洞大鍋四周還是有縫隙能漏氣,但基本上也能確保冒出的火氣有八成以上都順利搜集起來了。很顯然,這口集氣漏鬥的造型打製,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天然氣的比重遠比空氣輕,會自動上浮”的特性,估計也是黃月英的作品。
看到這一幕,諸葛亮也非常欣慰,妻子這些年學習大哥留下的“化學密卷”,用心程度一直不亞於自己,非常擅長利用各種氣、液的比重不同,分離混合物質,這次搞鹽井又露了一小手。
諸葛亮忍不住細問:“這口井,竟已深挖到三十丈以上?算算日子,你們全力施工,也才個把月吧?以如今的技術,後續能夠保證挖到多深?”
王連連忙解說:“雖然全力征發民夫服役才二十日,但此井早在五月初剛開始試用打樁掘井機時,便作為試驗井持續開挖了,至今已挖了近三個月。
初時每天甚至可以深挖一兩丈,到了十幾丈後,慢慢降到每日兩三尺,二十餘丈後,再減慢到每天一尺多。但相比於原先僅靠鍬、鏟的挖掘方式,新法已經快了至少十幾倍!
使君構思之法,實在是神異驚人!我估計,用此法將來至少能挖到五六十丈,不過耗費的時間,應該也會在一年以上。這就要看再挖下去是否劃算,畢竟如今這麼深,出鹵出氣已經非常可觀,持續噴湧上十年八年都是有可能的。”
王連一番解說,非常直觀地解釋清楚諸葛亮所用的新技術、對於產能究竟有多大的提升。
挖鹽井這活兒,跟後世挖石油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具體來說,同樣的地質結構,一口深峻的鹽井的產出,可能輕易就超過了同樣位置好多口淺層井。
如果打不穿深層岩壁,可能得到的就隻是一些滲出來的地下水。一旦打穿了,把深層的地下鹵河打得形成自噴井,都很正常。至於天然氣的產量,就更是受井深的極大製約了。
一言以蔽之,擅長挖深井,就能得到遠超於同時代的井鹽和天然氣產量,這絕對是十倍數量級以上的降維打擊。
如此驚駭的進步空間,也難怪這些犍為郡本地的官員和工匠,對於諸葛亮引入新技法的貢獻,會如此膜拜了。
看完鹽井的挖掘和汲水現場,諸葛亮順便又看了旁邊的煮鹽工場。
剛剛引出來的天然氣,果然是按照黃月英此前的二次改良意見,在最終出氣口前麵加了一個皮橐,來驗證出氣管裡的氣壓是否足夠高。
點火之前,會先堵住出氣口蓄力,看皮橐鼓漲到非常飽滿時、確認不會回氣回火,才會打開出氣口。等氣頭稍稍排空,中段天然氣相對純淨時,再開始點火。
當然,諸葛亮如今來視察時,這座煮鹽工場已經處在穩定生產的狀態,並不需要重新點火。
諸葛亮看到的,是一根根粗硬的筇竹輸氣管,尾部被每隔幾步鑽了一個孔洞、然後接出一根細鐵管,鐵管的末端還被打了很多小孔,小孔中都在冒出火焰,燒煮著上麵架設的大鐵鍋。
煮鹽的火力非常旺盛,而且長明不滅,還不用人工添柴加草,就全靠天然氣解決,煮鹽效率自然也非比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