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那個三十多歲的人看起來是喝多了,但作為善會察言觀色的服務員來說,陳小圓到最後能看出來,程誌卻沒喝多,還在套對方話!那樣子都是裝的!
後來她看聽的也沒啥了,那人都喝趴下了,程誌給架著送走了,於是自己才回家。
外麵天已經黑透,還是回的娘家,讓她弟給送回三道溝去的。
到家後,因為張文興跟他大哥都去修道隊了,也不在家,她直接就去和公爹、婆婆將這事給說了。
張勝利一聽,連忙讓劉巧芝去張文勇屋裡,把這幾天都住在家的三兒子給叫過來了,又讓老二媳婦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
陳小圓趕緊又仔細的講一遍。
張文勇認真的聽完二嫂的話,沒立刻吱聲,沉思一會兒,才說,這事先不用找三姑他們提,不能聲張,聽了特務再給嚇到。他明天會跟著程誌,把事情摸清楚。
屋裡三個人都點頭。
陳小圓鬆了口氣,喝了口婆婆給倒的水,劉巧芝問她吃了飯沒有,留了碴子粥。
她身體往椅子背一靠,感覺話說完自己就輕鬆了點,說娘我吃過了,彆忙活了。劉巧芝就沒出去,也坐她旁邊喝著水,瞧著對麵那爺倆。
陳小圓同樣打量著坐在炕沿上繼續商量事的公爹和三叔子,此時張文勇還在小聲囑咐他爹一些話,張勝利聽著,連連點頭。
她心說話兒,彆看三勇歲數不大,虛歲才十八,在家那可真是“二當家”啊,外號一點沒錯。
這並不是說,張文勇愛管家裡的事,啥啥都操心要說了算恰恰相反,他平時都樂意躲出去圖清淨,經常不著家。
這個人就不愛整那些親戚裡道、囉嗦麻煩事。
婆婆說,三勇總住他二姨那高家屯去,不管他,他打小就在那屯子交了幾個知根知底的小兄弟,就樂意跟幾個小子湊一塊練武,多少天不帶回來的。那邊還有他二姨劉巧英呢,沒大事。
其實,張文勇這“二當家”的意思是,但凡家中有啥事,他要麼不吱聲不參與,可關鍵時候,他爹如果拉出他來商量主意,那三兒就準是說一不二,最後往往都按他的意思定!
更絕的是,公爹張勝利這人,作為大隊長,那在外麵也是有影響力和威望的人物吧,尤其他打小兒就能豁出命保衛村子,參加地方抗日組織,還當偵查小兵兒殺過鬼子,就憑這些經曆,遠近村屯的那些彆的生產隊長,誰不服他,不敬著他幾分?
可是呢,這麼個人兒擱到家裡,就隻聽他家老三的!遇到大事,商量主意,張文勇說啥是啥,簡直比他爹這當家人還趕勁,不是二當家麼。
反正,從陳小圓認識張文興,嫁進張家來,再到現在,家裡的氛圍一直都是這樣嬸兒的,老大和老二都是對這三弟偏愛的不得了,就覺得誰家小子也比不上他們家這個勇子。
一物降一物,鹵水點豆腐,大嫂那麼潑辣個人兒,就聽大哥的
自己好像也潛移默化地,就這樣過日子啦,反正她是個不愛耍心眼的人,啥心思也不操。
她跟大嫂學,也不整景兒,不瞎挑刺兒,隻要跟張文勇這叔子處順當了,好像一切就不會有啥岔頭兒,家裡從上到下,都是性子極敞亮的人。
可招笑兒了,有一回五弟小兵子不知道擱哪戲文裡學來一句詞兒,叫“鎮宅之寶”,說他三哥就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