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在氣象局的風能受災監測中。
他們沒有收到這麼精確的消息,但確實能夠監測艾雲尼風力正在被削減。
此刻。
就連江修遠都有些震驚:
“難道,43號避難所的應急係統真的起到作用了?”
齊明老先生看著總控台風暴演化模型的波動性失衡。
他無法反駁。
“沒錯。”
這位深耕深海遺跡及生命科學六十年的專家院士點了點頭:
“我們尊重事實,科學尊重事實。”
此刻。
那位因為暴風雨來臨過快而躲在鐵皮房子裡,卻仍堅持直播的記者激動的說道:
“‘風暴’作為地球上的一種災害性天氣曆史以來多有記載。
但直到十九世紀初,加勒比海島嶼居民才真正給颶風命名,那是在西元1825年7月26日的一天,颶風“聖大安娜”被銘記在曆史的首頁。
而現在,在起源世紀五年夏末,在濱海43號燈塔無人島嶼避難所,人類又一次攻克了曾經無法想象的災難。”
畫麵中的他熱淚盈眶。
當然。
也有可能是因為暴風雨依舊猛烈,讓人分不清那是淚水還是雨水。
但這種激動的情緒絕對不可能是假的。
也正是此刻。
在觀眾們聽到這個消息後。
所有質疑、反串與否定聲都消失了。
隻剩下了屬於文明的自豪感。
蘇文很清楚,這一代年輕人包括他在內,物質生活並不匱乏。
但相對應的。
精神生活也便缺少了能為之奮鬥的事物,在平淡的生活裡,看著一眼便能望到頭的未來,也便逐漸喊著‘躺平’與‘摸魚’,不再發聲了。
但無論如何。
不管是世紀前的一無所有,還是世紀後的今天,他們在心裡深處總是燃著一團火的。
那是華夏文明百年、千年來自蒙昧傳承文明的薪火。
隻要有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