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城中村,高高矮矮的一共有上百棟握手樓,所謂的握手樓,就是當地的土著人,每家每戶都有宅基地啊,經過上邊批準,他們就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高樓,有錢的就蓋上個層,甚至還有18層的,當然都是要帶電梯的,中等人家也會蓋上個7層,8層的。
不過即使在深圳也是有貧富差距的,也有一些窮人,空有一片宅基地,卻隻能蓋個3層或者4層,甚至還有的隻蓋了兩層,一樓做門麵,二樓自己住的,不過這種情況有倒是有,不過數量極少,絕對不會超過3。
不過這裡的房子可不是一層隻有一套,而是每層被分割成了四套,或者更多套,我見過最大的有10套房子一層的。這些房子有一房的,或者兩房,三房的,一房麵積也就是15-18平方左右,兩房也不過35平方,三房也不過50平方左右,不過都是一廳一廚一衛的,設施算是很完整齊全的。但是一般情況下,這些房子都是不配家具的,幾乎沒有拎包入住的,都還是需要自己帶家具來的。
深圳人多地少,寸土寸金啊,所以宅基地的分配就精確到了以厘米來計算,哪一家都不肯浪費掉哪怕一平方厘米的麵積,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因此呢,每兩棟樓之間的距離是非常非常的近,最窄的估計也就是能容一個人通過而已,估計也就是1米左右的寬度吧,如果對麵還有一個人相向而行,那相遇的時候,必須雙方都要側身才可順利通過。
如果兩棟樓緊挨著的一麵,同一樓層的房間同時打開窗戶,兩扇窗戶甚至都可能碰到一起,如果彼此都不關窗戶的話,對方家裡的電視你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音量夠大的話,你都可以免費看電視了。
我記得後來看過的一部叫做《榮歸》的電視劇,就是由焦晃和鄭少秋主演的,講述1997年香港剛回歸以後,兩兄弟團聚的故事。其中有一個細節是讓我特彆有感觸的,就是焦晃的兒子去香港打工,去找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正在忙,就讓他先坐下來看會電視。
他一看這房間裡沒有電視啊,咋看啊?他朋友神秘的一笑,就把自家的窗簾拉開,然後拿出電視遙控器,向著隔壁樓的房間裡一摁,對麵的房間裡的電視就打開了,他們在自己家裡看的津津有味,還說省了電費了,嗬嗬,這就是當時深圳的城中村的真實寫照,絕對沒有絲毫的誇張。
關於城市的榮光背後,常常刻著一長串閃亮的名字。而城中村是位被忽略的英雄,彆指望在功勞簿上看到這個名字。然而,深圳這樣的國際化大城市,卻無法否認城中村的存在。很多普通打工者初來深圳,都有過在城中村寄居的生活。城中村那濃鬱的煙火氣味和歡騰的俗世生活,仍散發出一種彆樣的迷人光芒。
後來,我進了關,開始的幾年一直都是將肉身安置在城中村,租下一間空蕩蕩的房子,緩慢地往裡麵填補東西。先是床、衣櫃、餐桌、椅子、鍋碗瓢盆,接著是寫字台、書架、電腦,然後是電視、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空調。最後,甚至把這間租來的房子,順理成章地當成了自己的“家”。在這裡享受友情的愉悅、愛情的浪漫和親情的溫暖。
不過,租來的始終是租來的,這個“家”注定是不穩定的,搬家便成為常態。在剛進關的第一年,我就搬過三次家。開始的時候,東西少,還好,後來每一次搬家都是勞心傷神,每搬一次家就像動了一場傷筋動骨的手術。
我走進了村子,就發現這裡果然很繁華啊,小商店,餐館,小賣鋪比比皆是,畢竟這四周都幾百家工廠呢。街上,街燈漸漸地亮了起來,紅的、綠的、黃的,五彩繽紛,把整個村子點綴得燈火通明。村子裡俊男靚女,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有人在餐館裡吃飯,有人在悠閒的散步,有人站在路邊抽著煙卷,眼睛卻直盯著巷子裡。
因為是周末嘛,辛苦了一個禮拜的人們終於明天可以不用起早床了,所以今天晚上鬨到多晚都不怕,這裡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喜氣洋洋的景象,這裡的夜生活多麼的豐富多彩啊。
scrpt/scrpt(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