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乃前朝餘孽,朕和你皇爺爺圍剿了近二十年,依舊不得。”李世隆道:“西北乾旱至廝,也不過是兩個縣出現了問題,沒有讓事情進一步擴大,這說明你們做的不錯。
柴紹賑災用心,你們對百姓也不錯,若是民意沸騰,白蓮教搖臂一揮,應者不知凡凡。”
“這都是父皇在京城運籌帷幄,兒臣並不覺得自己有功勞,反而沒有做好,才讓白蓮教有了生存的土壤!”李越去了一趟西北,才知道那地方有多窮,有良知的人,都會動容的。
李世隆盯著李越的眼睛,見他眼神誠懇,麵帶慚愧,心裡也很是欣慰,“那就功過相抵!”李世隆道:“現在西北那邊下雨了,也緩解了災情,後續的賑災,你就彆管了,讓柴紹統籌就行了。”
截至目前,西北遷移了不下百萬人,雖然背井離鄉,但是以工代賑,再加上渤海縣落成,也為他們提供了棲息之地。
這一政策,無不讓天下黎民百姓感恩戴德。
明間,也有了隆景之治的說法。
隨後,李世隆考教了李越民生治理這一塊,李越都回答的很好,這半年的曆練,對李越的提升很大。
“知道朕為什麼現在召你回京嗎?”
“不知!”
“你老大跟老四的事情你不知道?”
“知道!”李越心中暗暗警惕,生怕自己說錯話。
“那你是怎麼看的,如果沒有變法,你會怎麼處置他們?”
“父皇,沒有變法,大哥跟四哥也輪不到兒臣處置!”李越道:“但是作為兄弟,我會斥罵,甚至跟他們拚命。”
他姿態很低,沒有代入太子的角色,而是繼續以越王,以一個弟弟的身份回答。
這回答,說不上耳目一新,到也讓李世隆欣慰,“你希望他們死嗎?”
李越搖頭,“沒人希望自己的家人這樣,兄弟如手足,缺少任何一個部位,肢體都難以協調。”
李世隆不動聲色問道:“如果你當太子,麵前有十個臣子,其中五個分彆是奸臣,佞臣,幸臣,寵臣,權臣。
另五個是忠臣,庸臣,能臣,清臣。
你會如何用這十個人?”
這就是考教用人之道了。
李越心臟狂跳,這真是他現在能回答的問題嗎?
從最開始的淡漠,到現在的看重,隻有李越清楚這過程有多難。
他想了想,正想回答,可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
他隻是個王爺,有什麼資格回答這種問題呢?
變法才剛開始,所有成年皇子都有資格參與,他是有威望,李世隆也不會在變法剛開始自相矛盾,立他為太子的。
要是長篇大論,那不代表他有這種想法?
李越拱手道:“父皇,兒臣不想當太子,因為兒臣自覺地自己還不夠資格,對父母,沒有做到一個兒子的本分,對下,也沒有太大的功勞。
現在世人都知道,大乾已經迎來了隆景之治,兒臣希望父皇長命百歲,讓隆景之治,一直延續下去。
至於用人之道,兒臣駑鈍,請父皇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