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的辦法李易想到了兩種,一種是增長篇幅,更多地描寫和刻畫二人的情感變化與成長;一種是在現有的時間限製下,將江流兒在大聖最後的爆發中所起的作用降低!
第一種,李易想了想,最後還是作罷,不過第二種,倒是要細細思量。
回去之後,李易就開始“寫”《大聖歸來》的劇本,這一次,他不會再像上一次《機器人瓦力》那樣,幾乎是手把手地,把幾乎所有的關鍵的角色形象都畫出來。
因為那一次《機器人瓦力》可以說是原創題材,當時的星漫,包括張海洋等人在內,都剛剛經曆過首部動畫大電影的失利,缺乏十足的信心。
可是這一次不同,《大聖歸來》是在《西遊記》的基礎上,衍生改編而來的一個獨立的故事。
那麼裡麵的大聖一定要設計的和他記憶當中的原版一樣嗎?
李易搖了搖頭,並不需要一模一樣。
所以,李易不會再給什麼形象設計圖,而是希望能讓星漫的人自己去做出來。
至於劇情方麵,李易做了一些調整。
江流兒,他是很重要,可以按照原版劇情當中,大聖的爆發,給人的感覺都是因為江流兒的死,但是在李易看來,江流兒更多的像是曾經的大聖,或者說,曾經的花果山的其他猴子,大聖對江流兒無疑是有感情的,但是卻並沒有深刻到那樣的地步。
那麼如果把江流兒的死處理成一個導火索,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就好比,當初的大聖回去之後,得知猴子猴孫死去大半時的憤怒。
所以或許用更多閃回的畫麵來表現是大聖痛恨自己的無能,無法保護弱小與朋友,對自己一度懦弱與逃避的懊惱,悔恨與不甘,以及對自己過去叱吒風雲的追憶與渴望,最後再加上對江流兒的感情,處理成一種更為複雜的情感動力,那麼最後的爆發,就顯得順理成章得多了。
李易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完成了《大聖歸來》的劇本創作。
他自己認真地查看了一遍,再拿來和記憶之中的原版進行對照,有一些差彆,但是整體上還是沿用了原版的故事,隻不過,做出了些許的微調。
李易也曾想過一個問題:其實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齊天大聖?
喜歡那隻桀驁不馴的猴子?
隻因為,那隻猴子的故事,可以說是每個人的成長史。
我們大多數人何嘗不像是大聖,兒時的任性無憂無慮隨著時光的推移早已不見,我們也背負著沉重的五指山一路走來,有時候覺得這個世界與自己格格不入,就連自己最認同的人都離自己而去,我們有時候也想舉著金箍棒指著天,乾翻這個操蛋的世界!
所以,齊天大聖孫悟空,他不同於其他的神話人物,《西遊記》有那麼多的角色,可是為什麼隻有他最讓人刻骨銘心,隻有他,讓兒時的我們,奉為英雄。
小時候,我們不懂,為什麼那個不可一世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那個能上天入地,幾乎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卻在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後,變成了我們不認識的齊天大聖?
他變得不再那麼的無所不能,變得不再那麼的桀驁不馴,小時候的我們更不懂,為什麼早前,他一人獨戰天庭百萬天兵天將,一人獨鬥天庭各路神仙,都絲毫不弱下風,可是為什麼,後來他連一個小妖都打不過?
可是長大以後,我們才會漸漸懂得大聖的無奈。
就如同我們一般,小時候,曾經有著這樣那樣的天真的想法,長大了要做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可是真正的隨著我們的年齡的增長,就會發現,我們其實如同被壓在五指山下的那隻猴子一樣,我們為了很多事情,開始妥協,妥協。
我們再不能隨心所欲,現實就如同那緊箍咒一般,籠罩在我們的頭上。
於是,我們曾經的豪言壯語,也開始漸漸被埋藏,被塵封。
還有一點,為何大家都喜歡,叫孫悟空齊天大聖,鬥戰勝佛為何叫不響?
幾乎所有認識孫悟空的神仙和妖怪,都願意稱呼他為齊天大聖,很少有叫孫悟空另一個名號鬥戰勝佛。
不論是神仙或是妖怪,對於他們來說,齊天大聖都比鬥戰勝佛更富有人情味。
細細想來,孫悟空自己也更喜歡齊天大聖這個稱號吧,隻有做齊天大聖時,他才是快樂的。那時候,他在天上和人間自由出入,根本沒有緊箍咒的束縛,現在雖然進入了佛門,但是他卻要遵守著很多的規定,他的生活沒有一絲生機。多年來的取經生活,本以為換來的是自由身,沒想到到最後,如來都沒有放過他。他成了佛,佛就像一個更大的緊箍咒,一直跟著孫悟空,他想甩都甩不掉了。
而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齊天大聖代表著曾經的我們,而鬥戰勝佛,是我們活成了我們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的形象啊!
李易打開電腦,找到了許多多年以前的關於《西遊記》的作品,有動畫片,有真人電視劇。
開始看了起來。
思緒也不由自主地仿佛回到了曾經。
許多塵封的記憶開始慢慢慢慢地隨著那些充滿年代感,充滿情懷的畫麵而開始解封!(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