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李易的禦用影評人,杜向海這麼多年過去了,可以說也是跟著李易水漲船高。
他炮製出來的第一篇影評,很快地新鮮出爐。
不過,不同於往常的是,這一次,他並沒有一股腦地吹捧,而是采取了先抑後揚的結構。
“作為一部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題材的影片,《戰狼》是完完全全的遵循的是好來塢類型片的套路:金剛不壞、以一敵百、肩負使命、國家精神......
當然了,作為硬漢電影,缺點其實非常明顯,《戰狼》同樣的也有這些缺點,情節薄弱、意淫嚴重!
從容易做的任務開始,一路打怪升級,直到消滅最終Bo,主角即使渾身是傷也絲毫不影響單打獨鬥、耀武揚威。尤其到了最後關頭,不是碰巧彈儘糧絕,就是有槍不用,非要逞凶鬥狠、赤身肉搏。
不過,有些事情就是這麼簡單,雖然套路明顯,但是被好來塢用了這麼多年,他們不知道這些缺點嗎?當然知道,可是為什麼一如既往呢?因為觀眾就愛看這些。
作為商業大片,《戰狼》的追求是什麼?
李易導演作為大滿貫導演,身上各種光環加身,可以說,他要票房有票房,要獎項有獎項,他會不知道《戰狼》的缺陷在哪裡嗎?
我認為不是的,他明顯是知道的,在首映禮現場,他笑著承認,《戰狼》的確就是走的好來塢商業大片的模式,和過去的《高山下的花環》《戰爭子午線》可以說都是截然不同的。
《戰狼》的劇情、人物關係、人物性格都簡單,甚至可以說文戲一點都不出彩,全程依靠不停歇地打鬥吸引眼球。主角不吃不喝,憑一己之力幾乎能乾掉一支軍隊。
《戰狼》與同類型的好來塢影片比較似乎那麼出彩,但是如果與同類型的國產影片相比那可就討巧太多了。幾十年來,華國的老百姓被反複的愛國題材電影淹溺的喘不過氣來,而電視劇市場粗製濫造的低智劇集的泛濫和帶著任務的影片的愛國主義強製消費也使得人們對這類影片已經有了生理性厭惡。
當影視消費市場化之後人們終於可以從那種前篇一律的政治教育中抬起頭來,終於有機會擺脫革命教育的審美疲勞,於是這類影片在市場上被棄如弊履也是常情了。
所以,很長時間以來,國內電影人都在刻意避免觸及這類影片:一是這種題材禁忌太多,一不小心就會越界;二是對市場消費沒信心,擔心消費者不買賬。
《戰狼》無疑為主旋律電影的市場化打開了局麵,或許有人會駁斥說《高山下的花環》怎麼樣怎麼樣?
可是們心自問,兩者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題材的影片。
《戰狼》可以說是真正的電影工業化的產物,這類的電影,是可以模彷,是可以複製的,相比起來《高山下的花環》這類的電影明顯的,很多人嘗試過,但是都無法複製,模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