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再來看《魯冰花》,這部電影的結局,我們在觀看的時候,是否會有種無比的“熟悉”的感覺?
是的,很熟悉,這種橋段,如果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似乎有些老套,但是真的老套嗎?
不,應該說是真實,不刻意,不因為會讓人覺得老套,就刻意地規避這種結局。
影片的最後,阿明的畫獲得了國際兒童繪畫比賽的第一名,人們才知道原來自己身邊就有一個沒有被發現的天才,但是故去的阿明則已經永遠無法得知這個消息,追悼會上,姐姐代替不會國語的爸爸講出了這樣的話語:“為了一個死去的小孩子,讓大家站在這裡曬太陽,真不好意思”,這是令人心碎的話語,是對社會和學校最大的諷刺。活著的時候沒有人欣賞,死後成名卻成為了人們引以為傲的依據,對於阿明的家人而言,這不能算是一種榮譽,隻是徒增唏噓而已。
其實仔細去想,這個結局才是真正的諷刺和無奈。
諷刺的地方在於,那些此前質疑過阿明的人,此時此刻都一口一個天才,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一副他的成績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的樣子。
諷刺的是,是啊,郭老師把阿明的畫拿去參展,並且獲獎了,是不是狠狠地甩了他們這些人一巴掌?
可更諷刺的是,這對於他們而言,竟然還真的是好事,他們對阿明做了那麼多的不公平的事情,鄉長的政客嘴臉,冷漠自私自利,可是結果最大的受益者竟然依然是他。
不得不說,這就是這個結局最耐人尋味的地方。
而做出這些成績的最大的功臣古阿明,他得到了什麼?
一張獎狀,以及所謂的天才之名,可他再也看不到了啊。
而對於阿明的姐姐,對於他的父親,留給他們的隻有悲傷,是,或許會有一段時間的熱度,讓媒體記者們聞訊而來采訪,鄉長或許會故作大方,給阿明家的茶林噴灑農藥,可是僅此而已。
之後,他們依然還是他們,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當然,影片或許並不是隻想諷刺,結局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其實也點出了主題,《魯冰花》!
影片的名字魯冰花,並不是那種學名魯冰花的花,而是一種種在茶園中茶樹間隙的一種小花,據說寶島最有名的高山雨霧茶就是因為有了這種花的陪伴才能更加芳香馥鬱。
魯冰花到了冬天凋謝後化作肥料讓茶樹生長的更加繁茂,而阿明死後同樣讓自己的家鄉和學校因為自己的畫作而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榮耀,這就是電影片名的含義!
當然,影片的另外一個方麵也有在借古諷今的意思。
在電影中我反複看到的河水,雨下過的泥濘地,還有瘋狂長個兒的野草,其實不止是寶島的農村,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所有的農村,以及農家人的淳樸,執拗和與生俱來的悲情。
古阿明隻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客家農村娃,擁有大部分孩子的頑劣,不上進和突兀的天才;而郭雲天也隻是一個普通的城裡來的美術老師,和所有半吊子藝術家一樣沒有權,但理想主義。阿明爸爸的頑固內斂,阿明姐姐的隱忍堅強,很自然又很頑強地紮根在他們的個性中。善解人意的老師看上了這個窮苦孩子耀眼的才華,卻得不到任何人,包括孩子家長的支持,他隻能遠走他鄉。最後,當郭老師拿著阿明的畫在國際比賽中得獎後回到村裡,阿明已經去世,電影的最後是村裡的青山綠水,和依舊瘋長著的野草。
我喜歡這部的電影,可我喜歡它什麼呢?肯定不是我分析的那些,喜歡和理性沒有多大的關係,我喜歡鏡頭裡的那些草,長得很高,很快。阿明死的時候,爸爸和姐姐去找他,他們跨過密密厚厚的野草,鞋子踩在草堆上的聲音似乎特彆清晰;還有郭老師回來的那一天,他去看野草裡埋著的阿明的墳墓,他們把他的畫和獎狀都燒了,郭老師一直皺著眉,我好像看到那些野草一直在瘋長,直到把他們都淹沒了,時間就此停滯……
電影故事很簡單,但是這部電影真的一點都不簡單。
因為電影並沒有說教地告訴我們,該怎麼樣才對,電影隻是講述一個故事,講述一些人。
並沒有太多的主觀的東西展現給大家,很多東西都很客觀,因為是真實的,所以才會讓我們感受到,這些人,你仿佛都能把他們和身邊的人對上號。
比如影片當中的鄉長。
這不能簡單地看做是一個“壞人”“好人”,因為相比起時下的很多政客來,其實這個鄉長,他作惡了嗎?
真的,並沒有!
我們仔細想想,他做了什麼?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當然,站在觀眾的角度,在那樣的時候,他收回欠款,讓古爸爸救不了阿明。
可是仔細回想,他做的真的過分嗎?
我們總是同情弱者,所以,會認為他不幫忙就是為富不仁,他討債就是落井下石。
他當然不是什麼好人,可是也絕對稱不上壞人。
其實真正壞的人更多的時候,是那些學校裡麵的投票者。
他們不明白古阿明的畫更好嗎?
我是個外行,但是我就是覺得,古阿明不行。
利益讓他們麵目全非,而諷刺的是,在現實當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於,可能我們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趨利避害?還是堅持自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