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決戰開打!
各種兵器,武功套路在這一刻,全部展露無遺!
花拳王和小川上演師徒對決。
這一場兵對兵將對將打了有五分鐘。
最終雖然敵人除了袁世凱都全部被殺,可是小川也死了了,九斤也重傷,王五讓小徒弟左宗生離開。
王五和袁世凱終於對上,袁世凱自然不是王五的對手。
可是袁世凱竟然在王五的靈位牌上綁了炸藥,最終九斤為了保護靈位被炸死。
最後的時刻,奕親王帶著火槍隊來了,袁世凱逃過一劫,王五看著眼前的這一幕,有心殺敵,無力回天。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他長聲念出了譚嗣同的絕筆詩。
“譚兄,英雄不寂寞!我來了!”
他毅然朝著槍口衝了過去,最終死於亂槍之下。
王妃為他立碑,上書,吾友王五公之墓,她把那把紅色油紙傘留在了墓碑前!
主題曲響起,仿佛在唱著王五的一生。
一生起伏浮沉**裡,誰願長伴相隨?
一生的夢若隨時間去,誰願留在我夢中?
真的心假的意,假的心真的意,朦朧俗塵世事。
千變際遇,這心永堅持,智勇中送情義。
血像火,心緒激昂,四處風湧雲蕩。
愛像火,千串光芒,照四海永未亡。
這樣的結局可以說很不武俠,也很不主流。
這和我們從小受到的傳統教育有關,正邪之爭的最後就是要讓“好人殺儘壞人”嘛。
可是《一刀傾城》的結局卻是好人也好英雄也罷,最終都死了,反而影片的大反派袁世凱,奕親王都活的好好的。
這也是讓很多看片會上的院線看片代表們皺眉的地方。
是,雖然從電影整體和主題來看,這部電影,這樣的結局,才是符合電影一開始就定下的悲壯的基調,可是從市場層麵來說,從商業層麵來說,這樣的結局,無疑是不討喜的。
但是這樣的結局能改嗎?
還真的不能改,因為這雖然是披著曆史的武俠片,但是始終裡麵的人物雖然經過藝術加工,但是畢竟是曆史人物。
比如袁世凱,比如奕親王!
總不能為了一時的爽快,就直接手起刀落?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換句話說,和抗戰神劇又有什麼區彆?
如果這些人真的那麼好殺,那麼曆史也就不是那樣的曆史了。
張斌也是微微皺眉,不過,隨即他就釋然,或許這部電影再早個十年二十年的話,這樣的結局的確會丟掉很多觀眾。
可是現在,這樣的結局,才更為難得。
因為觀眾的鑒賞能力早就已經進步了。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這才是整部電影的真正的基調,英雄不寂寞,但是英雄卻悲壯!
“啪啪啪!”掌聲還是響了起來。
不管如何,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了。
趙光明用力地拍了拍李易的肩膀:“沒想到會是這樣一部電影!這個結局,很好!”
事實上,如果真的改了結局,才是敗筆。
“對三個主角的塑造非常成功,契合了史實的背景,又表現出了英雄的悲壯和正氣。尤其是王五,粗中有細,不怒自威。和譚嗣同的獄中對話、親手送譚嗣同上路以及最後從容赴死。一個“大英雄”的形象簡單、乾淨的展現出來,這種情況下,人們被主角的主觀形象所觸動,貌似劇情已經不太重要了。”
“就是這個結局,會不會不太契合時下的市場?”
“我反倒是覺得,大家看多了那種壞人死絕的結局,再來看這種更符合曆史走向的結局,反而更容易接受!”
“也是,如果王五不死,那麼這個角色似乎也就沒有那麼豐滿了!”
眾多看片代表也不由地互相討論了起來。
其實他們討論的最多的還是這個結局部分,因為這個結局真的很反常規,反主流。
但是就像之前那位說的那樣,壞人死絕,的確是主流價值觀,但是卻也沒少被觀眾罵太假,因為觀眾不是傻子,恰恰相反,經過眾多的影片的洗禮,他們對電影的認知,早就今時不同往日了。
《一刀傾城》看片會結束了。
事實上,這部電影因為本身關注度就很高,所以,這場看片會同樣的引人注目。
院線方麵李易其實不擔心,就算他們不滿意結局,可是卻也不能否認電影的確不錯。
這一點,從現場的這些看片代表們的反應就可以看的出來。
他們糾結的唯一的點就是結局是否太過悲壯了?
看片會結束之後,電影就要正式定檔,而點映也會開啟。
很多武俠迷們,李易的影迷們對這部電影期待已久,所以一直都在關注這部電影的後續。
很快地專場點映之後,影評人們和媒體人們的評論就紛紛出爐。
而反響也出人意料的好!
“有史以來台詞最好的武俠電影,沒有之一!”
“武打很炫,但印象更深的是那些充滿曆史情懷的對白:“成敗不過一線,為什麼失敗的總是我們?”“自古憂國憂民之士,皆是千古傷心之人”“故國非國,有家無家”。類似的悲情,在近百年的曆史中一再上演,至今未已。”
“真的沒想到會是這樣一部厚重的武俠,或者說某種程度上已經重新定義了武俠!不再是江湖爭霸,不再是兒女情長,不再是私人恩怨,而是家國情懷,是為了心中的強國夢,慷慨赴義!真正的詮釋了什麼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一刀傾城》不僅是一部多血之作,變法之血,男兒之血,殺戮之血,更是一部多情之作。一行男兒不輕彈的淚水裡有王五和譚嗣同的英雄情,一句“隻要有你就永遠有大刀隊”的話語裡有王五和萬田的兄弟情,一串最愛吃的冰糖葫蘆裡有譚嗣同和九斤的主仆情,一曲愁腸柔轉的情曲裡有王五和王妃的男女情,一番諄諄教誨裡是王五和左宗生的師徒情……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情,在這部悲壯的影片裡溫暖著滋潤著觀眾的心田。”
“這樣的電影就像一壇燒刀子,仰頭喝下隻覺得從五臟六腑開始燃燒,燒的血也沸騰起來,把壇子一摔,讚一聲痛快。有小人,有陰謀,但更多的是捐軀赴國難的浩然正氣。趙千這個演員絕對是個驚喜,水牢裡的淚,法場上平靜的眼,看的真是讓人心如刀絞,除了本身的劇情外,再想起曾經種種,無法自控。”
“它將曆史與武俠相結合,充分體現了俠之大義、為國為民的情懷。喜歡這部電影,我想就是電影處處透出的這份家國情懷吧,從袁世凱和王五在進城門時分彆將其比喻成“裡程碑”和“墓碑”時,影片就布上了一層英雄銜恨的悲傷情調。
“喝不儘杯中酒,唱不完彆離歌,放不下手中刀,殺不儘仇人頭”,“成敗不過一線,為什麼失敗的總是我們?”“自古憂國憂民之士,皆是千古傷心之人”“血濺黃沙路,一死天下殊”
好一部武俠!台詞真的寫的太絕了!”
“從王五視角,描述了袁世凱背叛維新派、譚嗣同慷慨赴死的這段曆史。導演構建了一個江湖,有人忠肝義膽快意恩仇,有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有人背信棄義遭人唾棄。王五、譚嗣同、袁世凱在電影裡都成了武林高手。電影台詞很有文化底蘊,字麵說的一句話,內裡又是另一個意思。“自古憂國憂民之士,皆是千古傷心之人”,“我們做大事的,不是大成,就是大敗”“故國非國,有家無家,天下之大,何處有我王五容身之所”這等悲情讓人唏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