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旅行不會耽擱,李易一邊和家人們一起重走絲綢之路,閒暇之餘才會把劇本慢慢地弄出來。
《小鞋子》不是什麼大卡司,本身並沒有太複雜的東西。
其實如果隻是李易自己的話,他是不會拍這樣的一部電影的,畢竟,這是一部伊朗的電影,有著本土的風土人情,還有一些忌諱的東西,但是有阿巴斯這個本土大導演幫忙的話,那這些反倒不是什麼問題。
事實上,當李易把《小鞋子》的故事劇本發給阿巴斯之後,阿巴斯看完卻是頗有些驚訝。
驚訝於這個劇本,這個故事的簡單,驚訝於,這個故事有彆於其他的鄉土電影,電影雖然展現了阿裡一家的貧困,和生活之中的困苦,可是卻並沒有像過去他們拍的電影那樣,去抨擊什麼,去反抗什麼。
電影的主題也不是如此,反而是展現了底層民眾在生活之中的點滴。
這讓阿巴斯感慨良多,因為他突然恍然驚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似乎他們這些本土的導演,都開始帶著滿滿的戾氣,怨念,然後拍攝影片的時候,總是喜歡嵌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戾氣,怨念。
於是展現出來的都是各種社會的不公,各種階級的對抗,等等,卻忘記了,當這些類型的電影多了,那麼一個印象就很難被擦去,讓人覺得,他們的人民一直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那麼自然而然地,人們對這個國家很難有什麼好印象。
而《小鞋子》或者說《天堂的孩子》裡麵的故事,卻讓阿巴斯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是啊,生活之中,難道隻有那些東西了嗎?
難道就沒有幸福了?
難道他們就無法生活下去了?
他反思著,自己或者其他的本土導演,似乎都已經開始脫離了那個階層,開始站在高處俯視他們,認為他們就應該是充滿怨氣的,應該就要奮起反抗,可是卻從未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想,去看,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李易還在旅遊,電影的籌備工作李易直接丟給阿巴斯,阿巴斯主動要求給李易打輔助,擔任這部電影的副導演。
等李易走完絲綢之路旅行結束,差不多那邊阿巴斯也籌備完畢,李易直接接手開拍,這部電影本身不是什麼大製作,甚至是非常簡單的一部影片,又有阿巴斯這個地頭蛇幫忙,所以,絕對可以非常快速地拍完。
事實也是如李易所想,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當他到了之後,卻發現,不止阿巴斯一個導演在,還有好幾個伊朗的知名導演都跑過來,想要加入劇組。
有這麼多白乾活的李易自然不會拒絕。
其實《小鞋子》真的隻是一部小成本的電影,但是架不住這部電影,的確和伊朗本土的很多導演拍的電影都有著不小的區彆,再加上李易本身的國際影響力,所以這些人也是甘之如飴。
拍攝的非常順利!
僅僅一個月多就完成了這部電影的拍攝,之後的剪輯可以說也是讓阿巴斯等導演,驚訝不已,雖然有媒體報道過,李易的電影幾乎很少廢鏡頭,他們之前還以為是宣傳噱頭,可是當真正的合作之後,他們才知道,李易有多喪心病狂。
他們自己也是導演,自然知道,沒有廢鏡頭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偏偏在李易這裡,卻就是事實。
在阿巴斯等人的強烈要求下,《小鞋子》將會參加伊朗本土的最大的國際電影節“曙光旬”電影節。
這個電影節,或許在國內很少有人知道,畢竟,歐洲三大和奧斯卡才是目前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