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城郡是濟南府的治所,也是北地的奇葩。
這座枕山臥水的大城,坐落於周山環繞的小盆地裡。
黃庭堅說它:瀟灑似江南。
若從上方俯視,便會發現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有泉,戶戶垂柳。
絲毫沒有北地的粗獷與厚重,反而儘顯江南的細膩與婉約。
坐落於城東的府衙內,一名身穿紫色官袍的老人,端坐於大堂之上。
老者約莫五十來歲年紀,容貌清臒,下頜留著一叢稀疏的山羊胡。
此人正是濟南知府,張叔夜。
翻看著公文,張叔夜麵色凝重,眼中滿是憂愁。
臨邑縣的百姓也反了,聚眾八千餘人,裹挾數個村莊。
短短幾日時間,北方烽煙四起。
僅是濟南一府便有四股起事的反賊,這些反賊多則兩三萬,少則數千人。
他心裡很清楚,前兩年的北征,吸乾了北地百姓的血。
今年又遭逢大旱,整個盛夏,竟隻下了兩場小雨。
此番大旱,秋末的粟米隻怕會顆粒無收。
百姓徹底沒了活路,才會造反起事。
可偏偏他又什麼都做不了,官家輕佻,隻知享受,身邊又有王黼、梁師成、李邦彥等一眾奸賊蠱惑。
上一個仗義執言,上書痛批六賊的李綱,如今還在泉州的沙縣當主簿。
張叔夜倒不是惜官,隻是想著自己在任上,好歹能約束治下官員,讓治所百姓過得稍好一些。
想那青州知州趙霆,在杭州時便劣跡斑斑,此等奸逆若非他盯著,隻怕青州百姓早就沒了活路。
而趙霆這樣的官兒,如今在朝廷中比比皆是。
北有金人,西有西夏,虎視眈眈。
朝堂上卻又有奸臣當道,地方州縣貪官汙吏橫行,而今民不聊生,烽煙四起……
“風雨飄搖啊!”
念及此處,張叔夜不由長歎一聲。
忽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大堂外傳來。
張叔夜放下文書,抬頭看去。
來人名喚邢萬裡,原是他在海州任職時,下轄縣的一名縣尉。
當初剿滅宋江之時,此人表現的有勇有謀,頗具才乾。
因此在升任濟南知府後,張叔夜上奏朝廷,保舉他為司理參軍,調任到了身邊。
邢萬裡快步走進大堂,躬身行了一禮,雙手奉上一封書信:“知府,黑山寨送來的密信!”
“哦?”
張叔夜目光一凝,吩咐道:“快且呈上來。”
韓楨之前就分析過,黑山李天王名頭響亮,是福也是禍。
好處是有這個名頭在,起事後會不斷有綠林道的匪寇及百姓來投,短時間內便能壯大勢力。
壞處是,容易被官府盯上。
事實上,早在青州任知州時,張叔夜便已經盯上了黑山寨。
以他的性子,怎會容忍治下之所有此坐山巨寇。
這一盯,很快便發現了端倪。
每隔數月,便有大批糧食、生鐵,甚至於是戰馬悄悄運送到山寨中。
不用想便知,定是有官員與那李天王暗中勾結。
張叔夜也非魯莽之人,那黑山寨匪寇眾多,且軍械之利,比之官兵都不遑多讓,加之黑山地勢險要,山高林密,強攻根本行不通。
於是,他沒有打草驚蛇,而是早早布局,遣人暗中接觸黑山匪寇,許以高官厚祿。
“知府請過目。”
邢萬裡恭敬地呈上密信。
拆開信封,張叔夜檢查了一番字封,確認無誤後,這才慢慢看了起來。
待到一封信看完,他的眼中布滿了驚駭之色。
一旁的邢萬裡見狀,問道:“知府,怎地了?”
“你看看罷。”
張叔夜說著,將信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