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大好事!
得到所有問題的答案後,醫生從身旁的桌子上拿起體檢單開始記錄。
就在這時,對方突然抬頭看了一眼黃河的臉,緊接著又急忙翻出檔案認真比對。他的表情變化十分明顯,眼瞅著從最初的疲憊轉換成了滿臉的驚喜。
“黃局長!我的天啊!沒想到您居然回到了山西。”
“都怪我忙傻了,剛剛居然沒注意到是您。快坐快坐,我現在就去給劉院長打電話,讓主任們趕緊過來。”
“您有什麼需求就給我說,千萬不要跟我們客氣!”
雖然黃河沒有直接投身於八路軍醫療體係的建立,但他的間接貢獻毋庸置疑,在全軍內絕對可以排到前三十名。
畢竟每月一噸的各類藥品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在光頭斷了軍餉和各種物資配給的現在顯得尤為重要。
更彆說還有五名主任醫師,跟隨藥品一起來到根據地。
這個級彆的醫生在當今的時期,要麼是各大醫院的扛把子人物,要麼就是國立醫學院內的頂級教授。
在「根據地的醫科大學」決策解鎖前,各級部隊所需的西藥隻能通過地下交通線從敵占區秘密購買。
這不僅需要花費本就捉襟見肘的采購基金,還要麵臨各式各樣的危險。
即使配合上華潤集團的秘密通道,八路軍的西藥供給依舊有不小的缺口。
隨著戰爭進入僵持狀態,無論是國統區還是敵占區,都將藥品和醫療器材列為禁運品,采購的難度大大增加。
儘管八路軍後勤部門冒著生命危險,派人深入敵占區的城市,購買一些必需的麻醉藥、磺胺、碘片、碘化鉀等藥品和聽診器、血壓計、手術刀具等醫療器械。
但采購永遠隻是杯水車薪,巨大的虧缺把當時還是采購署署長的黃河急得滿嘴水泡。
當然了,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
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西藥技術無法突破的當下,老祖宗留下的中醫自然而然成為了部隊各大製藥廠的首選。
早在1939年年底時,三大主力和邊區製藥廠的年產量就達到了1.8噸,隻不過這個數字還遠遠不能滿足部隊的需求。
好在「根據地的醫科大學」決策解鎖後,在數位教授和主任醫師的牽頭下,八路軍製藥廠的產能整整翻了十九倍。
甚至還改進工藝開發出了諸多成品藥劑和中成藥,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中藥西藥兩開花。
再加上係統內提供的一噸西藥,各大野戰醫院每個月可用的藥品份額已經突破了三噸大關。
非大型戰役時期,盈餘的藥品可以以成本價出售給根據地內的老百姓們。
如此一來不僅解決了民眾們的治病難問題,還能回籠一波資金用於新藥品的開發,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一石多鳥。
反觀光頭治下的果脯,按理來說對方的製藥業應該發展得也不錯。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