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詠春門是粵省南海的一個詠春門派,和葉問不是同一支,不過也是一個不小的門派,十幾年前在南海鄉下是一個大家族,集聚了不少人才,這十幾年雖然每況愈下,但是畢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人才還是不少的,而且都到了壯年,這才一路闖關,衝到了現在。
飛鶴門屬於白鶴拳的一種,是當地的一個武術團體,比起南海詠春門會更加鬆散一點。
白鶴拳多流傳於閩省,並經過華僑傳到港澳和東南亞。正宗的白鶴拳,相傳由永春方氏七娘所創,到今天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並且已演變為宗鶴(即宿鶴)、鳴鶴、飛鶴、食鶴(即朝鶴,又名痹鶴)等四種不同的拳種。宗、鳴、飛、食四種鶴拳既然同出一源,又有發展成為自成體係的[鶴拳道]。
詠春拳實際傳承自鶴拳,都屬於南拳。
南拳又稱南方拳,是明代以來流行於南方的漢族拳種的總稱。它以閩省、粵省為中心,廣泛流傳於長江以南地區,故稱南拳。
作為南少林等拳種與華夏南方各地拳種相結合的產物,技術套路繁多,遍布各省。
由於曆史悠久,再加上師承關係的演變,形成了多種打法,但多數套路仍具有同一特點,總屬南拳。
南拳的共同特點是:套路短小精悍,結構緊湊,動作樸實,手法多變,短手連打,步法穩健,攻擊勇猛,常伴以聲助威,技擊性強。
南拳講究樁功,以練坐樁為主,還有丁樁、跪樁等。也還有練藥手、打砂袋、鐵砂掌、點穴功、童子功、羅漢功、青龍功、排打功等。
南拳的總體風格是步穩、拳剛、勢烈,少跳躍、多短拳、擅剽手,以聲、氣修力。威猛迅疾,靈巧綿密,剛柔相濟,上肢及手型尤富於變化。它不像少林拳那樣雄渾樸茂,舒展大方,但其剛烈之氣,威猛之勢,卻灝然自成氣象。
所以這是兩種非常相似的拳法的對決。
很快比賽開始了。
五局三勝製的比賽,雙方第一局派的都是中年漢子。
京城在北方,見慣的江湖中人都是膀大腰圓的大漢,比如於大海這樣體型的,身材高大健壯,一看就知道不好惹。
但是這兩個中年漢子身材都不高,飛鶴門的人還有一米七出頭的身高,詠春門的卻隻有一米六五左右,而且兩人不僅都身材不高,而且還偏瘦。
擂台周圍的北方人看了,不由癟了癟嘴,很是不屑。
“呸,這也就是他們抽簽抽得好,不然但凡他們抽到一個北方門派,就他們這體格子,肯定被打得滿地找牙。”
“就是,彆看我功夫不咋滴,就我這拳頭都能一拳頭乾倒兩個。”
“沒錯,他們太瘦了,根本不經打。”
說這些話的都是北方人,看不上他們那小體格子。
這也不是沒有道理,首先噸位就不一樣,一百斤的人和一百五十斤的人打,自然是要吃虧的。
不過也有南方人不同意。
“光看體型就能判斷輸贏的話,乾脆大家比體重,體重多點人直接贏了,都不用比賽了,是不是?”
有南方人嘲諷道。
另一個人大笑道:“說的沒錯,前天那場蔡李佛的人對陣鐵槍會的,不就是蔡李佛的人贏了嗎?一百斤的人打贏了兩百斤的人,所以彆小看南方人。”
“這位大哥,說得好!待會兒他們就知道南拳的厲害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