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是一座堅城,張繡在入住宛城之後,便一直都在加強宛城的城防。
此外宛城還有數萬西涼悍勇,西涼因為漢羌混居,加之羌人時常會反抗大漢的統治。
以至於幾乎自從東漢建立之後不久,與漢人與羌人的戰爭就沒有停止過。
這也被稱作漢羌百年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許多著名的將領都曾經在漢羌戰場上大放異彩,但是卻終究無法徹底平定羌人的叛亂。
其中以赫赫有名的涼州三明之一段熲最為亮眼,也就是賈詡在被羌人抓住之後,狐假虎威說是他外公的那個段熲。
因為段熲打仗,很少會留俘虜。
大多時候都是趕儘殺絕,以至於羌人對他很是敬畏。
往往一聽到段熲的名字,便無心再戰。
可饒是如此,卻也無法杜絕羌人反叛的情況。
往往羌人在受到漢人官員稍微一點欺壓,甚至隻是他們感覺自己受到了欺壓,便會呼朋喚友,一大幫人開始作亂,最後演變成為一場反叛。
這是因為羌人的骨子裡,並未完全接受漢化,沒有接受與認可儒家的那一套思想。
從而導致他們不服管教,更加傾向於遇到任何事情,都用暴力來解決。
這也就導致了,羌人在投降與反叛之間不斷反複橫跳。
最嚴重的時候,往往一年之內,羌人能夠反叛個七八次,乃至是十餘次之多。
也因為這種情況,西涼士兵要遠比其他地方的士兵,更加蠻橫,但也更加的凶猛好鬥。
張繡麾下有數萬這樣的西涼士兵,自然是不容小覷。
再加上荊州劉表的支持,即便是曹操想要對他用兵,也得從長計議。
因此今天一早,曹操便將自己最得力的幾名謀士與王驍叫到了一起,商量出兵的事情。
“這次對宛城用兵,前中後三軍主將都應該是誰?你們有考慮過嗎?”
在古代行軍打仗,一般軍隊都是分成三個部分,前軍、中軍與後軍。
所以才會有一個詞叫做三軍主帥。
意思這一場仗,他能夠指揮前、中、後三軍。
一般情況下,這個三軍主帥都是曹操自己來擔任的。
而且隻要曹操在軍中,最高指揮權基本都是在曹操的手中。
一個是因為曹操多疑,對於其他人都心存三分戒備,其次便是曹操自己的軍事才能實在是太強了,與他相比他麾下的將領,至少九成以上都是不如他的。
或者說,隻看軍事才能的話。
放眼整個三國都未必有人能說自己可以穩贏曹操的。
但是對於一個主公,一個心存天下的主公,軍事才能其實真的不是很重要。
有自然是最好,沒有也不是什麼問題。
這一點在劉邦的身上就體現的淋漓儘致,論軍事才能十個他綁在一起都不如項羽,但是架不住他會用人,韓信、張良、蕭何等人聯手之下,便是項羽也隻能飲恨垓下。
曆史上曹操在軍中,並且還將指揮權交給了彆人的。
應該隻有一次,那就是白狼山之戰的時候,他將指揮權交給了張遼。
當時曹操按照郭嘉的計策,舍棄了一切輜重,糧草奇襲烏桓,當時烏桓在發現曹***們後,調集了十萬大軍試圖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