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急報還沒有送到,但太子的探子先把消息送到了。
八百裡加急送回來的。
陳留王還在京裡,陳留十三州反了?
他們是怕陳留王不死嗎?
陳留十三州地勢得天獨厚,易守難攻,十三州各有守領,原是大錦的太祖皇帝打江山的時候,收伏的一些小諸侯。
後來統統被大成皇帝劃給了小兒子陳留王。
叛賊們打著清君側的口號,集結了十萬大軍,往上京城攻來。
古往今來,造反都需要個理由,之前的什麼前朝血脈、石碑現世都沒走通,現在就變成了清君側。
說皇上身邊有奸臣,魅惑皇上,苛待功臣,陷皇上於不義。
接著,又有人來報,西南的蘆花州、羽芳州、西北的兗州、豫州都出現了起義軍,口號是清君側,救讀書人。
要清的是丞相黃澄如,要救的則是莊大儒和他的門生。
因為這次稅製的出台是丞相黃澄如牽頭做的。
而黃家和世家也是死敵,黃澄如的父親老丞相就讓世家吃了不少啞巴虧。
黃澄如的父親生前做過一係列的變法,自古變法者不得好死,你動了彆人的利益,彆人怎麼會放過你?
商鞅車裂而死,柳宗元劉禹錫被貶,王安石罷相,就連牛逼哄哄的張居正也被死後鞭屍。
說穿了變法就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但無疑每個變法者都使社會前進了一大步。
黃澄如的父親老丞相在太上皇的支持下,實行了變法。
太上皇腹黑,老丞相蔫兒壞,兩人合夥瓦解世家,雖沒成功,卻成功的動搖了世家。
黃丞相下狠手,太上皇花銀子。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杏兒上次討要的銀子就是當時許給那些世家的。
太上皇說的好聽,寫個字據就當是借的,朕好交待,朕不去要,借的給的有什麼不同,這也是為什麼這銀子曆經幾代都要不回來的原因。
世家們委屈啊。
太上皇和黃丞相合夥算計了世家。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老丞相權傾朝野,禦史台連連彈劾,老丞相都沒事的原因。
太上皇知道,老丞相不會反,老丞相得罪了世家,有朝一日離開朝堂,就隻有死路一條,他隻能依靠皇上。
老丞相是乾也得乾,不乾也得乾,隻能鞠躬儘瘁,死而後矣。
太上皇用這招兒讓老丞相給他賣了一輩子的命。
老丞相也是個老狐狸,也知道太上皇要靠他平衡世家,不會動他,兩隻老狐狸就這樣相互算計了一輩子,也相互依靠了一輩子。
老丞相死後雖沒像張居正一樣被刨墳鞭屍,卻也多一個外號,奸相。
世家要好好出一口氣。
結果還沒想好接下來用什麼理由刨墳鞭屍,老丞相的兒子一路高升,也做到了丞相。
世家與黃家,與皇室,那真是新仇舊恨一樁樁,一團團,解也解不開。
宴家靠世家的支持坐上了皇位,世家卻也成了宴家的威脅。
宴家的每任皇帝做得都不安穩,都有人造反,這些人造反跟世家的支持分不開。
世家掌握著天下財富,想要合起夥來支持誰,那真夠皇上喝一壺的。
如今稅製改革的政令已下,欠的銀子也都被要了回去,世家的不滿情緒可想而知。
加上莊大儒等進宮就沒再出來,各地傳言莊大儒被皇上殺害了,這些叛賊就煽動讀書人。
莊大儒是天下讀書人的領袖,因此這次造反得到了很多人的的支持。
太子眉頭皺起。
有人造反他不怕,但他沒想到是幾處一起起兵。